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是对链霉菌JS-1T进行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对菌株进行诱变选育高产发酵活性物质的菌株。以拮抗病原菌有害疣孢霉0011作为指示菌,打孔法测得的JS-1T发酵液对疣孢霉的抑菌直径作为响应值。(1)利用单因素与响应面分析法结合,对菌株JS-1T的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对碳源、氮源和各种无机盐对菌株发酵液抗菌活性的影响,然后通过PB实验设计筛选出酵母粉、NaCl、K2HPO4为主要因素,且均呈正效应。然后设计最陡爬坡实验得到中心点的浓度分别为酵母粉1.5%、NaC1 0.115%、K2HPO40.005%。最后通过对中心组合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对方程求偏导得出的最大坐标值即为各主要因素浓度,最终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 7.5%、酵母粉 1.7%、NaCl 1.1%、K2HPO4 0.1‰、CaCO30.02%、MgSO4 0.02%,发酵液抗菌活性较基础培养基提高55.5%。(2)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结合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菌株摇瓶发酵的适宜种龄为96h、pH6.5-7.5、、装液量70mL/250mL、接种量10%、摇床转速180r/min、温度28℃,然后经L9(34)正交实验可知,四种重要因素对发酵产抗菌活性物质影响的强弱顺序为:转速>接种量>温度>pH,且各条件的最佳组合为pH7.0、转速200r/min、温度28℃、接种量为10%,经验证用此发酵条件组合发酵链霉菌JS-1T,其发酵液抑菌圈平均直径可达3.47cm,抗菌活性较优化前提高约11.58%。(3)对发酵液的理化性质进行考察,经酸碱、加热和紫外线照射处理发现,发酵液对酸碱的耐受力比较强,并且具有较好的对热和对紫外照射的稳定性。(4)以链霉菌JS-1T的摇瓶发酵为基础,进行了发酵过程由摇瓶到5L发酵罐的放大,考察了链霉菌JS-1T在SL发酵罐中的代谢特性,包括发酵过程中的pH、糖代谢、生物量、溶氧、发酵液抗菌活性等,明确了菌株发酵过程中底物消耗与菌量的关系,以及与发酵液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发酵罐发酵较摇瓶发酵更利于生物量的积累;菌株抗菌活性物质的合成属生长偶联型。(5)通过紫外先诱变、琼脂块初筛和摇瓶复筛得到发酵液抗菌活性较强的菌株A,然后通过EMS诱变、初筛和复筛得到高产菌株A1、A2和A7,摇瓶发酵液抑菌圈直径平均值分别提高至3.58cm、3.82cm和3.77cm,发酵液抗菌活性较出发菌株(1.96cm)分别提高 82.65%、94.9%、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