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份:
第一部分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四位作家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他们进行还乡创作的原因,揭示现实还乡和精神还乡的内在关系,并试图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多种文化内涵。中国现代知识者们20世纪初新的历史境遇中,经历了身心俱痛的离乡迁徙,在人类普遍的故乡情结的驱使下,作家们不仅回到地理意义上的故乡,而且更大程度上在精神上寻访故乡。还乡出自人类最普遍的对故土、对家园的归宿感,现实的历练和辗转不定,最容易使作家产生强烈的怀乡情结,结合四位作家的情况来看,还乡具有慰藉、补充、和谐等心理功能,尤其是在精神还乡中作家们能达到平衡心理的目的,获取新的动力。作家们的还乡创作,体现出多种文化内涵:土地维系着血脉生命之根;在还乡作家普遍涉及的自然话语中,存在着对自然原始野性的呼唤;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对立结构之下,显示出深沉的文化批判力量。
第二部分,进入到文学表现范围内,将创作主体的思想与文本话语层面的还乡形态互为关照,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见证了还乡者独特的心路历程。作家们笔下所建构的故乡概念可以分为具体实指和泛指两种类型。
第三部分,运用结构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对“还乡”所体现的去与回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结构分析。从外显的表层结构来看,表现出整体上的对立关系,存在着现实触摸/回忆幻想、城市/乡村、看/被看三种主要的对比结构,诸多对比结构的存在,使得还乡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第四部分,论述还乡文学的意义所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还乡创作仍然是人类恒久对故乡诗意追求的共响,在与世界文学的纵向比较中发现,少勃发的生命抗争过程,多忧伤感怀的低吟;在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横向比较中发现,将离愁别绪的表意中心转而成为现代精神漂泊者的心理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