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透刺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un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穴位透刺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并与常规针刺组对照,通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和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观察本疗法的临床疗效并试述其机理。  方法:⑴通过文献研究,归纳周围性面瘫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西医发病机制,并综述其治疗进展。⑵纳入符合纳入标准患者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穴位透刺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治疗组选穴阳白透刺鱼腰、口禾髎透刺巨髎、夹承浆透刺颊车、牵正透刺下关、合谷透刺后溪。对照组常规选穴,取太阳、阳白、地仓透颊车、翳风(均为患侧)、合谷(健侧)。人中沟歪斜配水沟,体弱者配足三里。针刺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十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6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1天,共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分别采用改良Portmann评分量表统计评分,并用 House-Brachmann面神经功能量表进行分级,采用统计软件SPSS15.O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评价两种针刺方法在临床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①Portmann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不同针刺干预措施后,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均有提高,组间比较,第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一个疗程后,穴位透刺法较常规针刺能显著提高患者Portmann评分;第二个疗程后Portmann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两个疗程后,穴位透刺法较常规针刺能明显提高患者Portmann评分。②House-Brackmann分级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不同针刺干预措施,第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针刺干预措施均能明显改善患者 House-Brackmann分级;第二个疗程后两组间House-Brackmann分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说明穴位透刺法较常规针刺能显著改善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③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一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3.34%,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透刺法对于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第二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穴位透刺疗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尤其在早期提高Portmann评分和改善 House-Brackmann分级方面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且早期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疗法所选穴位具有祛风温阳通络的功效,可导邪外出而不伤正;透刺疗法又具有具有“一针、两穴、多效”的特点,穴位透刺法风寒型周围性面瘫适合推广应用于临床。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葛半汤(葛根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等,对葛半汤加减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采取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对加味金福安汤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抑郁症的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为临床益气除痰散结法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抑郁症治疗及进一步研究
目的:运用中医五点一线正脊复位疗法对伴随有脊柱关节错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进行治疗以针刺治疗做为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下肢静脉曲张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揭示膝骨性关节炎与下肢静脉曲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预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新思路。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