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有苯并咪唑基团的有机化合物被广泛运用到药物设计中。苯并咪唑基团具有共轭结构,苯并咪唑基团上的N原子有孤对电子,是优良的有机配体。稀土元素具有4f电子,能级丰富,表现出独特的发光性能。将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与稀土离子配位,或将苯并咪唑类化合物、邻菲罗啉与稀土离子以不同的比例配位,能得到一系列一元、二元配合物,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是配位化学、医药化学、有机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合成得到四个含苯并咪唑基的有机化合物,4-(1H-苯并[d]咪唑-2-基)-4-氧代丁酸(L1)、2-(5-(1H-苯并[d]咪唑-2-基)吡啶-3-基)-1,2-二氢喹喔啉(L2)、1,3-双(1H-苯并[d]咪唑-2-基)苯(L3)、4-(1H-苯并[d]咪唑-2-基)苯酚(L4)。将L1、L2、L3分别与稀土离子铕、铽、钐配位,得到九个一元配合物。将L1、L2、L3和邻菲罗啉分别与稀土离子铕、铽、钐以不同的比例配位,得到六个二元配合物。通过紫外、红外、荧光、热重等手段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表征,对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稀土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有:1、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以邻苯二胺与α-酮戊二酸为原料,合成得到化合物4-(1H-苯并[d]咪唑-2-基)-4-氧代丁酸(L1);邻苯二胺分别与3,5-吡啶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按照2:1的比例混合,经多聚磷酸(PPA)催化闭环,分别得到2-(5-(1H-苯并[d]咪唑-2-基)吡啶-3-基)-1,2-二氢喹喔啉(L2),1,3-双(1H-苯并[d]咪唑-2-基)苯(L3);以对羟基苯甲醛与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4-(1H-苯并[d]咪唑-2-基)苯酚(L4)。通过核磁、紫外、红外对合成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进行表征。2、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将L1、L2、L3分别与铕、铽、钐配位,得到九个一元配合物:Eu(L1)2Cl3·1.5C2H5OH简记为Eu(L1)2)、Tb(L1)2Cl3·2.5C2H5OH简记为Tb(L1)2,Sm(L1)2Cl3·4C2H5OH简记为Sm(L1)2、Eu2L2Cl6·3.5C2H5OH·5H2O简记为Eu2L2,Tb2L2Cl6·3C2H5OH·6H2O简记为Tb2L2,Sm2L2Cl6·5C2H5OH·6H2O简记为Sm2L2,Eu(L3)2Cl3·4.5C2H5OH·7H2O简记为Eu(L3)2,Tb(L3)2Cl3·5.5C2H5OH·7H2O简记为Tb(L3)2,Sm(L3)2Cl3·6.5CH3OH·7H2O简记为Sm(L3)2;将L1、L2、L3,和邻菲罗啉分别与铕、铽、钐以不同配比配位,得到六个二元配合物(Eu2(phen)3L1·3H2O、Tb2(phen)3L1·5H2O、Sm2(phen)3L1·7H2O、Eu2(phen)3L3·6H2O、Tb2(phen)3L3·5H2O、Sm2(phen)3L3·3H2O)。通过红外、紫外、荧光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稀土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3、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稀土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荧光光谱法分别探究了猝灭剂L1、L2、L3、L4,稀土配合物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猝灭剂与BSA作用的荧光光谱图,以及相关计算,探究了猝灭机制,得到猝灭剂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n以及热力学参数ΔH、ΔS、ΔG。依据非辐射转移理论,计算得到猝灭剂与BSA作用的距离r。结果表明,猝灭剂和BSA作用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相互作用距离r<7nm,0.5R0<r<1.5R0。猝灭剂与BSA作用的热力学参数ΔG<0,表明它们之间的作用都是自发进行。由于猝灭剂的结构和性质不同,猝灭剂与BSA之间相互作用力不同,L2、L3、Eu2L2、Eu(L3)2、Tb2(phen)3L3和BSA间的相互作用为静电作用;L4、Tb2L2、Sm2(phen)3L3与BSA间的相互作用为氢键和范德华力;Tb2L2、Sm(L2)2、Sm(L3)2、Eu2(phen)3L1、Tb2(phen)3L1、Sm2(phen)3L1、Eu2(phen)3L3与BSA猝灭的主要作用为疏水作用。综上所述,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及其稀土配合物和BSA之间存在范德华力、氢键、静电作用或疏水作用,为这类化合物用于药物研发等方面提供了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