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根据激光切削深度选择丝裂霉素C不同作用时间预防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Haze形成的效果,评价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为LASEK术中合理使用丝裂霉素C的作用时间提供临床依据,并了解其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连续性临床病例研究。对87例172眼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中用0.02%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滤纸片覆盖于激光切削后的角膜基质床上,根据激光切削角膜深度调整MMC使用时间,当切削深度为75μm~100μm时浸润15秒,深度100μm以上每增加10μm浸润时间增加5秒,即101μm~110μm浸润20秒,111μm~120μm浸润25秒,以此类推,直至最高切削深度151μm~160μm浸润45秒。按照残余角膜基质厚度分为3组,≤340μm组,341μm~370μm组,≥371μm组。按照切削深度及MMC相应的作用时间分为3组,即切削深度75μm~100μm,作用时间15秒为组1;切削深度101μm~130μm,作用时间20秒~30秒为组2;切削深度131μm~160μm,作用时间35秒~45秒为组3。术前、术后1月、3月、6月时观察视力、屈光状态、Haze形成情况及并发症,并在术后1月、3月、6月时检测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密度。分别比较在相同残余角膜基质厚度下不同MMC作用时间对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的影响。
结果:
1. 一般情况169眼术后6天上皮完全愈合取镜,3眼上皮轻度愈合延迟,未见明显上皮愈合不良、结膜坏死及眼内组织毒性损害等严重并发症。
2. 裸眼视力术后10天复查时裸眼视力≥0.5者为100.0%,≥1.0者93.0%,1月时≥0.5者为100.0%,≥1.0者95.9%,3月时视力恢复最好,≥0.5者为100.0%,≥1.0者97.7%,6月时≥0.5者为100.0%,≥1.0者96.5%。
3. 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月时BSCVA达到术前的142眼(82.6%),低于术前BSCVA1行的2眼(1.16%),超过术前BSCVA1行的28H眼(16.3%);术后6月时BSCVA达到术前的1461眼(84.9%),低于术前BSCVA1行的2眼(1.16%),超过术前BSCVA1行的24U眼(13.9%)。
4. 屈光状态术后3月时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在预期矫正度数±0.50D以内者为98.8%,±1.00D以内者为100.0%;6月时等效球镜度在预期矫正度数±0.50D以内者为98.3%,±1.00D以内者为100.0%。
5. 角膜Haze观察期内共有12眼先后出现Haze,发生率6.98%,主要为不影响视力的0.5级Haze。按照切削深度选择MMC作用时间后,经Ridit分析检验R1=0.49(0.46-0.52),R2=0.50(0.47-0.53),R3=0.52(0.46-0.60),3组角膜Haze情况比较F=0.683,P=0.507,不同切削深度的Haze出现情况差别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6. 中央角膜内皮细胞按照残余角膜基质厚度分为3组,分别比较在相同残余角膜基质厚度下不同MMC作用时间对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残余角膜基质厚度的各组中,不同的MMC作用时间均没有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产生影响。
结论:
1. LASEK术中应用0.02% MMC,无上皮细胞毒性,安全、有效、预测性好;
2. 根据切削深度选择MMC作用时间能有效地抑制Haze的发生;
3. 上述作用时间的选择未对角膜内皮细胞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