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部分高中英语教师话语模式的个案调查,探究其对学习者情感的影响。众多研究表明,教师话语对英语学习结果起着极大的影响。但现阶段关于教师话语模式与学习者情感关系的研究还有所欠缺。在实际英语课堂中,教师独霸话语权,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学生“失语”的现象大量存在。在这种课堂上,教师以某种特定的教师话语模式大量地灌输语言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反应和需求。根据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习者情感态度的培养已经是五大课程目标之一。本研究中,作者基于经典的I-R-F教师话语结构,试图通过对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的四位高中英语教师的个案研究,提出四种不同的教师话语模式,并探究其对学习者情感的不同影响。在本论文中,学习者情感被界定为积极情绪因素(动机、兴趣、合作)和消极情绪因素(焦虑、抑制)这两部分。作者通过对四位英语教师近三个月的35次听课观察、录音,选取了他们4节公开课作为个案分析。他们的课堂话语被记录下来并进行了转译。从课堂观察中,作者发现了四位教师所特有的四种不同的课堂话语模式:教师自问自答模式;教师发问-启发反应-发表评价模式;教师发起-进行示范-评估行为模式;教师发起-话语授权模式。之后的问卷调查,作为对课堂观察的一种补充,为本研究带来更深入的信息。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分析调查问卷,作者发现了这四种话语模式对学生情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教师自问自答模式使学生焦虑,并抑制其课堂表现;教师发问-启发反应-发表评价模式可鼓舞学生、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得到一定的激发;教师发起-进行示范-评估行为模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延续其学习兴趣;教师发起-话语授权模式中,学生因享有更多的话语权而乐于参与课堂活动,体验成功。借此个案研究,作者不仅旨在帮助这四名英语教师改善教师话语,更希望有助于增强其他教师的反思教学意识,改进单一话语模式,同时为日后教学科研提供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