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自噬一直是肿瘤相关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细胞的自噬是真核细胞生物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一种维持细胞自我平衡的途径,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自噬在生物生理及病理状态下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生物学活性的作用,并且被一致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机制[1]。自噬与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息息相关,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因此,关于自噬的研究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热点,但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髓系来源性抑制性细胞(MDSC,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源于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一种免疫调节及应答,它是一群由骨髓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功能的细胞,且具有高度的异质性[3]。在肿瘤状态下,不成熟的骨髓细胞在病理状态下分化发育停止,不再进一步的分化成成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骨髓细胞,与此同时,这群不成熟的骨髓细胞在一系列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会大量增殖和聚集。有研究表明,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MDSC的增殖均依赖于肿瘤分泌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4]。在肿瘤微环境中,由于不成熟的髓系细胞大量聚集,上调一系列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如iNOS、精氨酸酶等,进而导致一氧化氮、活性氧水平的上升。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MDSC在肿瘤的发生、进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5]。但MDSC通过多种机制促进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仍有待进一步的探讨。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和实验中发现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的状态下可以分泌释放自噬小体(TRAP)至细胞外,并且在体内外实验中发现自噬小体可以诱导小鼠的骨髓细胞产生MDSC,并抑制小鼠体内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进一步验证了TRAP不仅可以诱导小鼠的MDSC的产生,并且有着强大的免疫抑制功能。在临床肺腺癌的病程进展中,恶性胸腔积液是常见的晚期并发症。患者在晚期病程中,出现一个重度的恶病质的征象,且难以纠正。胸腔积液难以控制,病程进展迅速,患者预后较差,且病程晚期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生存质量较差,易并发各类细菌、真菌、病毒感染。在肺癌晚期,肿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低氧、低血供等匮乏营养的过程,使得肿瘤细胞产生较高的自噬水平。因此我们推测肺癌患者的胸水中存在自噬小体,并且对MDSC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临床工作中,肺癌患者的恶性胸水标本易获得,且肺腺癌患者多并发恶性胸腔积液,因此我们以肺腺癌患者的恶性胸水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TRAP对人MDSC的产生的关联。目的:检测及分析肺腺癌患者外周血及肺腺癌来源的恶性胸水中MDSC的水平,以及MDSC水平与临床的相关性。探讨肺腺癌恶性胸水中来源的自噬小体是否能诱导人MDSC的产生。方法:1.肺腺癌患者外周血及恶性胸水中MDSC水平的检测及分析。1.1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至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胸科医院就诊的经病理确诊为肺腺癌并合并有恶性胸水的患者的外周血和胸水标本,对外周血和胸水标本进行处理,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腺癌来源的恶性胸水中MDSC的水平是否增高。1.2对外周血及恶性胸水中的MDSC水平进行分析。2.肺腺癌恶性胸水来源的自噬小体诱导人MDSC产生的试验及研究2.1将肺腺癌来源的恶性胸水利用差速离心法处理获取自噬小体,利用BCA蛋白定量法和Western Blot对自噬小体进行蛋白定性及半定量分析。2.2取新生儿脐带血,与肺腺癌患者恶性胸水来源的自噬小体共同孵育72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的水平。结果:1.与健康人外周血相比,肺腺癌患者的恶性胸水中MDSC及外周血的水平明显升高。2.肺腺癌来源的恶性胸水中有自噬小体的存在,且恶性胸水来源的自噬小体能诱导人MDSC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