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东部沿海开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水平更呈几何似增长。究其原因,撇开长三角地区良好的基础设施、工业基础、较高的劳动力水平以及政府的外商投资鼓励政策等因素,我们可以发现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集聚,特别是工业行业中的制造业集聚。 然而产业集聚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对于资金的需求和金融结构有特殊的要求。一国的金融结构应主要内生于该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技术结构。金融结构根据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技术结构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不同产业和企业的融资要求。目前我国金融结构和金融体系存在着融资结构单一,机构结构过度集中,竞争性的区域金融市场结构尚未形成等问题。因此在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阶段的时代背景下,以典型的区域为例研究金融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基本框架;第二部分利用银行集中度、融资结构等指标对长三角地区金融结构现状进行描述,并利用区位熵、绝对化指数等指标描述了产业集聚的现状;第三部分对金融结构和产业集聚进行了理论诠释,并研究了金融结构促进产业集聚的微观机理以及金融体系不同模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四部分通过长三角地区16个市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不同的金融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本文的基本结论是: 贷款结构对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银行结构和融资结构则表现出显著的负向作用。 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优化区域金融结构,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群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