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怀伦理学于20世纪70年代伴随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兴起。一些学者基于对女性经验的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的关怀路线,以区别于在当时相对主流的、以男性经验为视角的公正路线。诺丁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关怀经验作了深入的多维分析。本文旨在对诺丁斯关于关怀经验的阐述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并借以探讨一种新的思考道德问题的理论视角。诺丁斯对于关怀经验的分析,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面:现象学层面、心理学层面和伦理学层面。在现象学方面,主要是针对关怀的结构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所做的本质分析。诺丁斯所说的关怀经验包括三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即关怀者、被关怀者和关怀关系。她通过关怀在人们生活世界中的呈现,详尽讨论了这三个要素的含义和特征,并强调了被关怀者的回应在关怀关系存续中的重要性。在心理学层面,诺丁斯强调,关怀存在于人们自我发展和维持彼此关系的需求之中,它既有感性因素,也有理性因素,它的建立和存续不仅需要人们的同感能力,还需要关怀双方在理性基础上的互相交流。诺丁斯通过这一层面的分析凸显出女性关怀经验在个体道德心理发展中的根本重要性,反驳了传统主流心理学以注重原则和个体化的男性道德心理为标准,而把注重关系和感觉的女性道德心理看做是发展的低级或不完全形式的做法。伦理学层面的分析关乎对关怀经验认定和确证。基于道德规范性视角,关怀经验内在包含了平等、尊重和利他等价值。在关怀关系中,人们以被关怀者的利益为出发点,每一个人都能作为主体而被尊重,因而,关怀经验同时是一种具有道德价值或道德性的经验。在诺丁斯那里,对这一点的确证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直接的确证,即诉诸常识性的道德直觉的确证;二是间接的确证,即通过指出关怀有助于实现对恶的克服和幸福的获得来确证它的道德价值。关怀是人类重要而普遍的经验、实践和价值,对关怀经验的分析构成关怀取向的伦理学研究的一个基础和相对独立的部分,诺丁斯对关怀经验的多维分析构成这方面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而对这一成果的系统梳理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化和推进对诺丁斯本人思想的研究,还有助于深化和推进对关怀伦理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