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馆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重庆湖广会馆是现存城市中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河南社旗山陕会馆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第一会馆”。河南山陕会馆是在明末清初“食盐开中”“茶马交易”大背景下出现的工商会馆,重庆湖广会馆是伴随着“湖广填四川”运动兴起之后的移民会馆。无论是带有浓厚商业印迹的河南山陕会馆,还是与移民特质如影随形的重庆湖广会馆,都堪为现存的中国明清时期的经典建筑,其文化中包含了建筑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学、民俗学、语言学等,以及经济史、交通史、工艺史等大量原始材料,前人对此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该论文在分析前人对会馆文化多方面研究的基础之上,主要借鉴了有关历史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查阅、史料检索、田野考察,从设计学视野对会馆研究缺环——重庆湖广会馆与河南山陕会馆之比较进行了专题研究。这是一次对重庆湖广会馆与河南山陕会馆的历史成因与功能特征、空间环境与建筑形态、装饰趣味与审美追求、宗教意味与伦理内涵,以及当代启示等,对这一系列触及重庆湖广会馆与河南山陕会馆相比较的关键问题所展开的研究。通过横向对比与纵向深入的论证与探究,找出了其中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凝炼出自己的核心研究论点,即:山陕商人与湖广移民作为明清社会变迁过程中正统文化的代表,顺应历史潮流,以原籍文化为中心,以迁入地文化为本底,立足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充分结合自然环境的可能性与商业贸易的可行性,有意无意地糅杂着文化重组与文化增辉意识,创造出一种地域性乡土型、人性与神性共存的庙宇式建筑。在呈现我国明清商业文明、移民文化的同时,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命力。本研究以丰富的田野考察材料为基础,以现存重庆湖广会馆与河南山陕会馆建筑实物为根据,以史籍检索与社会调研为参照,以中华古代先哲理论与建筑文化思想为指南,以与之相关的会馆建筑为参考,梳理筛选,去粗存精,力求真实地展现会馆建筑的本初状貌和内在心性,并通过由表及里、从远至近的探索研究,揭示出重庆湖广会馆与河南山陕会馆建筑的乡土情结、地域特征的文化价值,以及其中所蕴涵的宗教意味与伦理内涵,以此为会馆文化的比较研究开拓一片崭新的天地,也为会馆建筑、会馆文化完整地保护与有序地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