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而保有储量逐年减少,易于发现的露头矿、浅部矿日趋减少。因此采用先进的技术,准确、快捷、有效地开展成矿预测是资源勘查和矿床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遥感找矿技术迅速发展,利用提取ETM+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技术,能够识别和直接提取矿化信息,并短期内可以实现大型矿集区快速预选,圈出大型矿产基地战略靶区。但矿化蚀变信息弱,干扰因素多,提取的ETM+矿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中存在大量的非矿化异常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近矿围岩蚀变这一找矿的直接标志为着眼点,在荒漠戈壁区利用ETM+提取矿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配合详细的地质资料解释来消除或减弱非矿化异常信息的干扰,探讨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在区域成矿预测中的应用。首先从遥感理论及技术的基本原理入手,研究了热液围岩蚀变类型和蚀变条件以及蚀变类型与矿产种类的关系,证实蚀变岩石信息与金属矿床有较高的相关性。研究了各类蚀变岩在ETM+图像各波段上的光谱特征,总结了在可见光-近红外光谱产生具有鉴定意义的波谱带是由含铁(Fe2+,Fe3+)和含羟基(OH-)、水(H2O)或碳酸根(CO32-)等离子或基团产生的。在充分分析矿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的理论基础和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通过不同方法的试验对比,总结了以主分量分析+比值法所获效果最佳,并引入阈值处理分级法。利用此方法,提取了亚尔沙布拉克地区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并进行野外验证,最后在Mapgis6.5系统中,将地质矿产图与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图集成,综合分析蚀变异常信息与地层、构造、岩体、矿床(点)的空间关系,结合地质矿产资料预测提出三处找矿靶区。利用ETM+图像提取蚀变异常信息具有速度快、经济、处理面积大,人为干扰因素少等优点。对于分布面积广、工作程度低、自然条件差的地区能实现快速勘查、圈定有利成矿远景区。蚀变遥感异常信息可以作为独立的找矿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