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茯砖茶是一种极具特色的黑茶系列产品,其价值主要依赖于发酵工艺中产生一种有益的菌体—“金花菌”。烘房是茯砖茶发酵的主要生产场所,为茶砖内部“金花菌”生长提供适宜的温湿度环境。然而,当前茯砖茶烘房投入使用后存在室内温湿度分布不均的问题,同一批产品不能达到同步发酵,影响了产品的合格率和经济价值。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单块茶砖发酵过程中的热湿传递特性,并针对实际烘房气流组织提出了优化方案,主要的研究
【基金项目】
:
“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8TD-019);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8JM30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838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茯砖茶是一种极具特色的黑茶系列产品,其价值主要依赖于发酵工艺中产生一种有益的菌体—“金花菌”。烘房是茯砖茶发酵的主要生产场所,为茶砖内部“金花菌”生长提供适宜的温湿度环境。然而,当前茯砖茶烘房投入使用后存在室内温湿度分布不均的问题,同一批产品不能达到同步发酵,影响了产品的合格率和经济价值。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单块茶砖发酵过程中的热湿传递特性,并针对实际烘房气流组织提出了优化方案,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所示:首先,基于茯砖茶非饱和多孔介质的特性,阐明了茯砖茶发酵过程中物料内部存在的3种热量传递途径:导热、热对流和相变;3种传质机理:气相的分子扩散、液相的毛细效应和对流。建立了茯砖茶发酵热质耦合模型,并通过发酵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绘制了茯砖茶发酵特性曲线,获得了茯砖茶发酵期间内部液相水饱和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热湿负荷。其次,以陕西省咸阳市某茯砖茶烘房为原型,建立了烘房内湿空气的流动与传热的三维数学模型,将满库状态下(放置4320块相同规格茯砖茶)的烘房发酵工艺第一日的热湿负荷作为设计热湿负荷,计算得到烘房的设计热湿负荷分别为4.44 k W和1.69 g/s。并根据烘房室内温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要求,确定了6℃~9℃送风温差下的送风参数,研究了送风温差对热泵烘房气流组织的影响,并通过温度不均匀系数和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ir Diffusion Performance Index,ADPI)对货物区测点气流组织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送风温差为6℃时气流组织的均匀性和合理性最好,其温度不均匀系数和ADPI分别为0.057和53%。最后,通过对烘房温湿度测试实验数据和模拟结果的分析,阐明了烘房气流组织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有:均流板布局不合理、送风管道存在端部效应和热空气浮升过快使得货架下部区域换热不充分。为了保证均流板孔口出流均匀,增强热空气在货架下部区域换热,本文提出在保证孔口半径不变的前提下,沿着热空气在送风管道内的流动方向,减少均流板开孔行数,据此提出了三种均流板孔口阵列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对比实际均流板的孔口阵列方案,3种优化方案下货物区的温度不均匀系数降低了0.025~0.035,ADPI增加了12%~31%,改进效果最为显著。本文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阐明了茯砖茶发酵过程中的热湿传递机理,获得了茯砖茶热湿传递特性;确定了最佳送风温差,提出了能够有效降低烘房内货物区温度不均匀系数、提高ADPI的均流板孔口阵列。本研究对优化茯砖茶烘干房的气流组织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对其他类型烘房的优化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通风空调系统对于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至关重要,随着建筑声环境质量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噪声的容忍度逐渐降低,通风空调系统噪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通风空调系统噪声并不是单一声源,而是由通风空调机组产生的设备噪声和风管系统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组成,目前对于设备噪声的研究较为完善。风管气流噪声包括经消声器处理后传至管路的风机噪声和管路气流再生噪声,主要集中于风管、各种局部构件以及流速突变的部位。实际工
大型输电塔、高功率风力发电机等基础在承受竖向荷载的同时还受到较大的水平荷载作用。与直桩相比,斜桩具有更好的抵抗水平-竖向组合荷载的能力,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斜桩桩身倾斜,桩周土应力非轴对称分布,桩-土相互作用关系比直桩复杂。当黄土地基浸水湿陷,对桩基的承载力水平以及桩-土作用关系影响十分明显。因此,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斜桩受竖向下压-水平组合作用时的承载变形特性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基于
我国低纬度岛屿地区温度高、湿度大、太阳辐射强,岛上建筑的空调系统全年运行时间长。而低纬度岛屿地区自身常规能源匮乏且远离大陆,常规能源运输成本高、代价大,传统高能耗空调系统难以适应我国低纬度岛屿地区。但是,岛屿周围海水资源丰富,尤其是常年低温的深层海水的利用潜力大。利用深层海水作为空调冷源进行供冷,可省去中间制冷机组环节,从而大幅度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基于此,本文提出闭式深层海水供冷系统,通过理论分析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0%左右,营造适宜的室内氧环境是保障建藏、援藏外来人群生命健康、高效工作、安稳驻留的基本前提。弥散富氧是改善建筑室内氧环境的重要手段,并逐渐在高海拔地区宾馆、援藏干部周转房、员工宿舍、办公楼等民用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然而,目前高海拔地区建筑供氧策略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基于密闭空间或完全机械通风等理想条件下的简单推算,鲜少考虑建筑自然通风的实际情形下室内氧浓度的空间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的关键环节,用以灭活水生病原微生物以确保居民的饮用水安全。然而,消毒剂会与水中赋存的有机物反应生成多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消毒副产物(DBPs),部分DBPs对人体具有潜在的“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致突变),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及许多国家水质标准均对其最大生成量设置指导值。然而,DBPs的种类繁多且产量低,在水中含量一般以μg/L甚至ng/L计,因此难以对其生成量进行实时监测。水中存在
随着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智慧化管理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如何构建建筑企业的隐患管理信息系统就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及难点。安全检查通报作为建设项目上最为普及的事故隐患排查方法,其记录着在建项目全周期的隐患变化情况,但对通报进行人工分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对人员的知识背景也有较高要求。因此实现建筑事故隐患自动分类功能,提升建筑事故隐患排查效率,对隐患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为实现事
污水管道产生的硫化氢(H2S)是导致管道腐蚀与臭味释放的主要原因,其控制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铁基物质强化氧化去除污水管道H2S和抑制H2S产生的技术体系,该体系主体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主要针对于污水管道生物膜量相对较低,H2S产生相对较少时,用于去除污水中已产生的H2S,具体为使用廉价废铁屑强化氧气氧化去除水相中的硫化物;二阶段主要针对污水管道生物膜量较高,H2S产生量较大,单
大跨度钢结构建筑外观新颖、工艺精巧、结构复杂、科技感强并且具有重量轻、刚度大和抗震性能好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城市或区域的地标性建筑。但是由于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之中,在高温、风和雪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易因材料老化、复杂荷载疲劳效应等因素产生结构疲劳和结构损伤。因此需要对服役的大跨度钢结构建筑进行结构健康监测,通过相关参数数据的动态变化实时了解建筑的健康状态,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论文以陕
地下商场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提高土地资源使用率的表现。但是由于其建筑结构复杂、人员密集、出入口少等因素,地下商场的火灾隐患较大。目前对地下商场的研究,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如何寻找疏散路径,在救援方案研究方面,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将应急救援资源快速运输至事故现场,对事故现场人员的救援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主要是研究地下商场在紧急事故突发状态下对救援方案的路径优化,对人员救援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管涉及到政府、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其他单位等四个方面,其中建筑工程安全政府监管在其中起着重要的监管和指引作用。本文以陕西省建筑工程安全政府监管效能的现状为例,对建筑工程安全政府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给出提高效能的相应对策建议。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建筑工程安全政府监管的需求分析通过对2017-2020年全国及陕西省建筑工程领域安全生产事故有关情况进行分类分析研判,初步掌握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