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囊藻毒素是一种由蓝藻释放的环七肽毒素,对肝结构和功能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体中存在着大量含氮、磷的污染物,大量微囊藻毒素由于富营养化而存在。微囊藻毒素成为水质控制和环境检测的一个很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最高含量为1μg·L-1。目前存在很多检测方法,但是这些检测方法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操作复杂,费用高,所以我们急需要找到一种灵敏、操作简单的检测方法。电化学免疫分析是一种将免疫反应和电化学分析结合运用的检测技术。同时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热学和机械性质,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从而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将碳纳米管用于修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以增大传感器的灵敏度,加快分析速度,提高选择性。在本实验中,运用修饰有碳纳米管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微囊藻毒素,示差脉冲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被用于研究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优化检测微囊藻毒素的最佳条件。经过实验得到,该传感器的最佳测试条件为pH为7.4的Na2HPO4-NaH2PO4溶液作为缓冲液,碳纳米管的修饰剂量为12μL,培育最佳温度为37℃。在最优测试条件下,修饰有碳纳米管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电化学行为能力,在微囊藻浓度10-5~1μg·L-1范围内电流差(△i)与微囊藻毒素的浓度呈现线性关系,同时都具有较低的检测限:10-6μg·L-1。线性方程为:MWCNT-OH:Δi(le-5A)=1.016logC(μg·L-1)+5.85R2=0.9921; SWCNT-COOH:Ai(le-5A)=0.10141ogC(μg·L-1)+0.6048R2=0.9991.同时由MWCNT-OH和SWCNT-COOH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微囊藻毒素的检测都体现了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对实际水体检测的加标回收率为88%-108%。对比改性(MWCNT-OH/SWCNT-COOH)和未改性碳纳米管(MWCNT/SWCNT)修饰免疫传感器对微囊藻毒素检测的响应电流,结果显示改性后碳纳米管修饰的免疫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改性碳纳米管修饰免疫传感器进行动力学研究,得到该酶促反应米氏常数Km为0.87m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