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金融视角的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888888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调节现代化市场经济的重要杠杆。在我国城乡二元空间结构作用下,不仅经济呈现二元性,而且金融也同样存在二元性。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相比,发展水平更是相去甚远。具体表现为农业资源缺乏有效配置,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缓慢;农村居民与农业企业借贷困难、成本较高;金融机构大量撤并,农村资金流失严重、金融服务质量较差等。农村金融在改善“三农”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上始终发挥不出应有作用,农村金融排斥问题亟待解决。虽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绩斐然,但农村金融发展却收效甚微、不容乐观。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及学者的高度重视,通过颁布农村金融改革措施,多角度探索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寻求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的破解办法。金融排斥是一门新兴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更是一个系统性的经济问题。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研究成果不够丰硕。迄今为止,学术界主要从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理论基础、区域差异和破解思路等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对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比较少见。本文引入产业金融视角,基于供求双方在金融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农村产业的弱质性方面做出的理性选择,导致农村金融排斥的基本事实,选取2007年至2011年5年间四川省124个县,共计620个样本观测值,用各县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代替农村金融排斥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的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揭示了金融业的逐利性、农村产业的弱质性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结构的不健全性是我国产生农村金融排斥的根本原因与内在机理,明确了影响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人口规模、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基础设施状况、政府监管水平以及地理特征,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通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农村资源整合力度、强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农村教育资源投入、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改善和破解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
其他文献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的四十年,四川气象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气象业务长足进步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川气象事业,是在1
本文由"皮格马利翁效应"引出主题——情感因素可以促进英语教学,并从"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把赞美送给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有计
镉是环境中常见的金属污染物之一,是显著毒害机体的有害元素,它是一种不能进行降解的重金属,易在机体内蓄积,已被美国毒理管理委员会(ATSDR)列为第六位危及人体健康的有毒物
本文结合具身认知、情景学习等后现代理论,围绕"转知成慧"探讨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系统模式建构与具体实施路径,以期为图书馆智慧服务提供系统性理论指引,为
近年来,由于经济不景气与网络媒体冲击,台湾传统主流媒体经营陷入困境。本文以台湾辅仁大学新闻系的课程改革为例,介绍了在这种产业环境下台湾新闻教育所坚守的教育理念和新
本刊讯(记者冷中华)2月18日,《城市管理与科技》编辑委员会座谈会在京召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市管理委')、《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编委会主任孙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