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改善LG油田X259井区开发效果,需要开展研究区长3油层组的储层地质特征研究。本论文针对LG油田X259井区延长组主力勘探层长3油层组,进行了地层划分对比研究、长3油层组砂体展布特征研究及砂顶微构造特征研究、储层沉积特征研究、地质约束的测井二次解释研究、储层参数展布特征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等。研究表明,根据沉积韵律和砂体横向分布特征,将X259井区长32含油层组划分为3个小层,即长321、长322、长323。砂体厚度展布特征研究表明,长32三个小层的砂体展布方向呈西南至东北向,研究区西南部和东南部砂体不发育,长322砂体有效厚度最为发育、且砂体分布范围较为稳定。砂顶微构造特征研究认为,长32三个小层的砂体顶部构造特征整体呈呈WSS-NE向的单斜构造,东高西低,局部存在鼻状隆起、鼻槽配置特征显著,长321、长322、长323砂顶构造特征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差异性。沉积特征研究认为,长32各小层沉积微相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和分流间湾。长321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长322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和分流间湾微相,长323主要发育分流间湾和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三个小层沉积微相及砂厚比较表明长322分流河道微相规模较大、砂地比值最高。长32平均分析孔隙度为16.45%,平均渗透率为3.23x10-3μm2,长32的储层颗粒细小,以细砂岩为主。从“四性”关系研究出发,建立了X259井区油水层的判别标准,从岩心刻度测井的角度出发分别建立了长32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完成了测井资料二次解释。建立的研究区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为:长32油层组孔隙度均大于8%,渗透率大于0.3×10-3μ2,声波时差大于217μs/m,电阻率Rt大于23Ω·m。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表明,储层隔夹层发育程度受沉积微相及基准面旋回控制显著,长32储层非均质性为中等、为本区主力油层,本区孔隙度、渗透率平面分布特征与沉积微相展布和砂体发育状况密切相关,沉积相带控制着储层渗透性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