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清中雌二醇(E2)、雌酮(E1)、4-羟雌二醇(4-OHE2)、2-羟雌二醇(2-OHE2)、2-甲氧雌二醇(2-MeOE2)、16a-羟雌酮(16a-OHE1)的水平以及E2/E1、4-OHE2/2-MeOE2、 4-OHE2/E2、2-OHE2/E2、2-MeOE2/E2的比值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32例子宫内膜癌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E2、E1、4-OHE2、2-OHE2、2-MeOE2、16a-OHE1的水平,并计算E2/E1、4-OHE2/2-MeOE2、4-OHE2/E2、2-OHE2/E2、2-MeOE2/E2的比值。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结果以中位数表示,两个独立样本组间,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test)进行分析,按a=0.05水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内膜癌组血清E2、E1、4-OHE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2-OHE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血清2-MeOE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16a-OHE1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膜癌组E2/E1、4-OHE2/2-MeOE2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4-OHE2/E2、2-OHE2/E2、 2-MeOE2/E2的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16a-OHE1/E1的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中医证型属湿热下注者最多,其次为湿毒瘀结。结论:E2、E1、4-OHE2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可能起促进作用;2-MeOE2可能会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起抑制作用。E2/E1、4-OHE2/2-MeOE2比值的升高可能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4-OHE2/E2、2-OHE2/E2、2-MeOE2/E2匕值的升高可能会降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湿热下注证和湿毒瘀结证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的增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