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中药代替抗生素用于动物疾病的防控是目前畜牧行业的一个热点,但目前中兽药应用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中药的应用主要直接用中药原料粉碎制成以粉散剂为主,药物的有效成分在动物体内利用度很低,药效发挥慢;②市场上中药产品大多是中药粉碎后按组方配成的粗制品,其特点之一是用量大,通常在饲料中占1-3%,有的甚至高达5-10%;③方剂以古方为主,不能适应新的养殖业需求;④中药原料有效成分随产地、采药季节、采摘次数不同而不同,适成效果极不稳定,没有明确的可控指标,生产厂家难以控制质量,用户难以检测产品质量;⑤而且部分厂家打着中药的旗号卖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很容易引起药物中毒和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而且带来药物残留等危害。无锡正大畜禽有限公司拟将来源于民间秘方的黄芩解毒散开发成提取物散剂,本研究对该方的提取工艺、体外抑菌作用和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效果进行了系统观察。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建立该方的生产工艺,验证其药理和药效,为申报新兽药注册提供试验数据。研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试验Ⅰ、生产工艺研究本试验通过生产工艺的研究确立,将组方中有效成分提取,达到方便临床给药,提高药物的吸收利用率,增加效果、节约成本。黄芩解毒散方中君臣药所含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芩苷、槲皮素及齐墩果酸,它们对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的致病菌有很强的抑杀作用,因此被确定为方中的有效组分,又考虑到黄芩苷的活性作用明显,在黄芩中的含量高达9%以上,性质又比较稳定,所以黄芩苷被定为活性成分中的指标成分。以黄芩苷的提取率为提取工艺的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制定提取方法。结果表明温浸法、渗漉法、回流法三种提取方法以回流法的提取率最高,与其他二法有极显著差异,所以采用回流法提取。正交试验中4个因素中只有B因素(乙醇体积)为显著因素,其K值的K2为最大(1.763),所以应该取10倍量乙醇。A因素P>0.05,其K值以K2为最大,故其乙醇浓度为50%,C因素中K1与K3接近,故取K3即2次,D因素K1、K2与K3数值相差较大,故取其2h(第1次)及1h(第2次)。最终确立的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50%乙醇回流2h,第1次6倍量回流2h,第2次4倍量回流1h。3批中试质量符合要求,黄芩苷的转移率达72%。试验Ⅱ、黄芩解毒散的抑菌试验本试验测定了黄芩解毒散分别对O2、018和0,8型大肠杆菌的抑菌圈及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黄芩解毒散剂对02型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3.3±2.5 mm,对018型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7.7±0.6 mm,对078型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7±0.6 mm,均属中度敏感。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得黄芩解毒散剂药液对O2型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60 mg/mL,对018、078型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80 mg/mL,说明黄芩解毒散剂对O2、O18、O78型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试验Ⅲ、黄芩解毒散治疗鸡大肠杆菌病试验50日龄罗曼蛋公鸡350只,随机均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隔离饲养不做任何处理,其余6组接种鸡大肠杆菌后给予不同处理,3个药物试验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1%、0.05%、0.025%的黄芩解毒散,药物对照组在饲料中添加0.02%的氟苯尼考,连续5天;阳性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药物。每天观察各组鸡的临床症状,记录死亡、下痢、精神沉郁羽数和生长情况,至攻毒后10天统计疗效。结果显示,黄芩解毒散高、中剂量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平均体重和增重显著高于其余各组,下痢和精神沉郁的总羽数明显低于其余各组。结果表明,黄芩解毒散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鉴于高、中剂量组多无显著差异,推荐中剂量为临床应用剂量,即按0.05%混饲,连用5天。试验Ⅳ、黄芩解毒散预防鸡大肠杆菌病试验45日龄罗曼蛋公鸡350只,随机均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隔离饲养不做任何处理。3个药物试验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05%、0.025%、0.0125%的黄芩解毒散,药物对照组在饲料中添加0.01%的氟苯尼考,阳性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药物。各组连续处理5天后接种鸡大肠杆菌,每天观察各组鸡的临床症状,记录死亡、下痢、精神及生长情况,连续观察至攻毒后第10天统计预防效果。结果显示,黄芩解毒散高、中剂量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平均体重和增重多显著重于其余各组,下痢和精神沉郁的总羽数明显少于其余各组。结果表明,黄芩解毒散剂对鸡大肠杆菌感染有较好的预防效果,鉴于高、中剂量组多无显著差异,推荐中剂量为临床应用剂量,即按0.025%混饲,连用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