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波紫外线(UV-C)处理采后果蔬是一种物理保鲜方法,符合当前消费者追求安全营养食品的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紫外辐照采后果蔬有助于提高品质和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在果蔬品质调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柑橘是日常消费水果中的重要品种,且富含类黄酮、类柠檬苦素和酚酸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UV-C照射处理对采后柑橘品质的调节效应。研究了不同剂量UV-C照射处理对采后芦柑在15℃贮藏期间腐烂率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5或3 kJ/m2UV-C照射能有效减轻果实贮期腐烂,推迟腐烂6或12 d,显著降低腐烂率。贮藏后期,1.5 kJ/m2或3 kJ/m2处理降低了失重率,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Vc含量,且促进了果肉中类黄酮和总酚的次生代谢合成,从而较好的保持了果实的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1.5 kJ/m2或3 kJ/m2处理也有助于提高果皮中类黄酮和总酚含量。这些结果表明,UV-C照射处理作为采后芦柑的非化学贮藏保鲜手段,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测定了3 kJ/m2UV-C处理对采后芦柑果皮的褐斑率、色差和果皮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 kJ/m2UV-C照射在贮藏后期能有效减轻果实贮期褐斑率的发生,显著提高果皮L*值(P<0.05),降低了a*值,a*/b*值,延缓了果实的衰老。3 kJ/m2UV-C处理在21 d时使果皮表皮细胞结构完整,排列仍然整齐有序,表明3 kJ/m2UV-C辐照处理采后芦柑可以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保持正常的功能。研究了采后芦柑经3 kJ/m2UV-C照射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采用FRAP法和DPPH法测定了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并且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中酚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3 kJ/m2UV-C处理对采后芦柑可以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提高PAL和POD活性,增加了果实中阿魏酸、咖啡酸和香豆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