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紫外线调节柑橘采后品质的效应与机理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yu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波紫外线(UV-C)处理采后果蔬是一种物理保鲜方法,符合当前消费者追求安全营养食品的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紫外辐照采后果蔬有助于提高品质和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在果蔬品质调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柑橘是日常消费水果中的重要品种,且富含类黄酮、类柠檬苦素和酚酸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UV-C照射处理对采后柑橘品质的调节效应。研究了不同剂量UV-C照射处理对采后芦柑在15℃贮藏期间腐烂率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5或3 kJ/m2UV-C照射能有效减轻果实贮期腐烂,推迟腐烂6或12 d,显著降低腐烂率。贮藏后期,1.5 kJ/m2或3 kJ/m2处理降低了失重率,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Vc含量,且促进了果肉中类黄酮和总酚的次生代谢合成,从而较好的保持了果实的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1.5 kJ/m2或3 kJ/m2处理也有助于提高果皮中类黄酮和总酚含量。这些结果表明,UV-C照射处理作为采后芦柑的非化学贮藏保鲜手段,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测定了3 kJ/m2UV-C处理对采后芦柑果皮的褐斑率、色差和果皮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 kJ/m2UV-C照射在贮藏后期能有效减轻果实贮期褐斑率的发生,显著提高果皮L*值(P<0.05),降低了a*值,a*/b*值,延缓了果实的衰老。3 kJ/m2UV-C处理在21 d时使果皮表皮细胞结构完整,排列仍然整齐有序,表明3 kJ/m2UV-C辐照处理采后芦柑可以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保持正常的功能。研究了采后芦柑经3 kJ/m2UV-C照射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采用FRAP法和DPPH法测定了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并且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中酚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3 kJ/m2UV-C处理对采后芦柑可以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提高PAL和POD活性,增加了果实中阿魏酸、咖啡酸和香豆酸的含量。
其他文献
<正> 香薷为常用中药,具有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的功能,现时药用香薷主要有香薷属Elsholtzia植物香薷E.ciliata和海州香薷E.splendens;石荠苧属Mosla植物石香薷M.chinensis(又
怀特海的有机哲学是在批判和修正17世纪实体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批判主要包括:实体哲学没有明确预设理论假定;犯了"具体性误置的谬误";宇宙中不存在不变的、孤立的
本文阐述了低渗透油田高含水期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分析了低渗透油田高含水期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具体应用。
1974~1986年,对福建省部分地区害虫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及蕴藏量进行了调查、分离鉴定,并参阅有关资料,整理成名录。这些病原微生物包括:真菌34种,细菌3种,病毒13种,线虫3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以及病原菌等,不加处理任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堆肥实验以及堆肥农用的盆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创新是引领我国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也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有学者认为
传统方式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数字化互动媒体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融合真实或虚幻场景,受众能够以直接、自然的方式主动参与到文化内容的组织、学习和传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对畜禽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人们开始追求健康生活,推崇回归自然的绿色产品.因此,实现畜禽养殖生态化是社会发展需
在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是一个被不同政治立场者共享的概念。1945—1949年,自由知识分子掀起了一股探讨和追求社会主义的热潮。自由知识分子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问题、民主政治
2010年以来,南海主权争端持续发酵,中越两国在南沙与西沙群岛上的主权争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在这期间,中国的南海政策趋于强势,越南官方甚至认为中国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