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尤恩早期小说中的个体化危机主题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ffdsfdsadsfa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1948-)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活跃于英国文坛的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文风简洁而又细腻,质朴却不乏诗意。他以犀利的眼光洞察当代英国社会的弊病,反思历史与人类文明。他早期的小说一方面揭示了个体化社会的文化、心理、政治、道德等各方面的危机主题,另一方面又传达出拯救的可能和重塑的希望。危机主题贯穿于他的早期小说,蕴含了他对人类生存困境以及解决途径等问题的深刻思索。他的早期作品蕴含了丰富的“个体化社会”思想,他在作品中既形象地呈现了个体化社会的各种危机,又将危机上升到作品主题层面,深入加以阐释并提出解决路径。本论文以麦克尤恩早期四部主要小说为研究对象,借用社会学理论中的“个体化”概念,分别从文化、心理、政治和道德等层面考察与分析麦克尤恩早期小说中的个体化危机主题,揭示麦克尤恩对当代西方社会现实的形象再现所达到的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论文除导论和结论之外,正文由四章构成。导论部分概览麦克尤恩小说创作简史,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个体化”概念的内涵,阐明社会学理论视角的适用性,最后介绍本论文的总体思路与结构框架。第一章从《水泥花园》中传统共同体文化的衰落入手,探讨了个体化社会的文化危机主题。在《水泥花园》中,麦克尤恩通过对传统家庭和睦文化消解的描述,不仅呈现了传统父权制文化的土崩瓦解,体现了女权主义运动的巨大影响,也彰显了个体化社会中货币的巨大分离效应。而且小说中家庭的孤岛型处境以及城市特色文化的衰落彰显了城市邻里文化的丧失,显示了个体化社会人际关系的功用化特征,进而展现了现代文明对于人类心灵的残害和腐蚀效应。更为重要的是,小说中充斥的感官文化的侵蚀体现了个体化社会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社群文化的衰落,显示了大众文化对高雅文化的排斥,从而暗示了民族凝聚力的严重削弱。总而言之,麦克尤恩通过该作品与历史形成了对话,表达了他对于传统共同体文化在个体化社会的衰落这一局面的深深惋惜,更为重要的是,这也隐含了他对于为欲望所充斥的消费文化的深刻质疑与批判。第二章以《只爱陌生人》中人物面临的精神困境为切入点,探讨了个体化社会的心理危机主题。在《只爱陌生人》中,麦克尤恩通过对人物的情感萎缩的描述,不但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真爱,揭示了个体化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纯粹关系这一本质,还展示了个体化社会的消费欲望化这一特征。并且人物不能独立进行自我界定以及身份的越界,体现了个体化社会中个体的自我认同感的丧失,进而展现了传统的身份认同方式以及相对固定的人际关系的瓦解。尤为重要的是,人物在现实中的漫无目的的观光客身份映衬了他们在精神上的流浪者形象,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归属感的丧失,表明了传统社会秩序在个体化社会中的分崩离析,而且揭示了西方形而上学观念的终结带来的严重后果。总之,麦克尤恩通过书写处于不确定性当中的个体产生的各种心理危机,不仅充分展示了个体化社会的各种心理话语,揭示了导致心理危机的各种诱因,也暗含了他的积极发展个体化社会人际交往的真实意图。第三章从《时间中的孩子》中的异化政治入手,探讨了个体化社会的政治危机主题。麦克尤恩通过对个体化社会的政治背离个体的需求的描绘,既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政治与个体之间的和谐统一,又展现了个体化社会共通感的消亡给政治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而显示了公民沦落为个体的巨大负面效应。不仅如此,由《育儿手册》引发的政府的信任危机与政府权威的丧失不但体现了政治的合法性危机,凸显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积累与民主诉求之间的内在矛盾,而且揭示了个体化社会公共领域的丧失带来的严重后果。更进一步说,麦克尤恩通过展示个体化社会中经济对政治的严重侵蚀,彰显了个体化社会的去政治化危机。他通过表现去政治化的将社会的新的不平等进行自然化的功能,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总而言之,麦克尤恩对于个体化社会的政治危机的书写,不但颠覆了政治的传统价值,也表达了他对于构建和谐政治的期待与构想。第四章以《无辜者》中的人物道德选择的模糊性入手,探讨了个体化社会的道德危机主题。麦克尤恩通过对人物的趋利避害的心理和行为的描述,不但揭示了个体化社会中个体的道德责任的缺失,而且凸显了个体化社会的“自我奠基”型道德的负面效应。并且人物对自己的罪行的反思既体现了人物的道德观念的沦丧,又彰显了注重个人情感和个人好恶表达的情感主义道德观对个体化社会的道德的巨大影响。最为重要的是,人物对传统伦理准则的违背不仅预示了个体化社会的道德根基的坍塌,体现了传统的道德践行背景在个体化社会的消亡,而且揭示了善与有用之间的二律背反,进而反映了消费主义对于个体化社会道德冷漠的巨大推动作用。总之,麦克尤恩对于个体化社会的道德危机的书写,不但颠覆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解构了道德的本体论意义上的地位,而且传达了基于“移情”的道德教化构想以及“为他者负责”的道德重构理想。麦克尤恩的早期作品蕴含着关于个体化危机的丰富的社会学思想。首先,麦克尤恩通过反映个体化社会中传统共同体文化的瓦解,揭示了个体化社会的消费者合作社模型的文化特征。其次,麦克尤恩通过展示从现代秩序下解放出来的个体由于受消费主义观念的侵蚀,在心理上面临的一系列困境,体现了个体化社会中个体的心无所属的“流浪者”心理。再次,麦克尤恩通过呈现个体化社会中资本的全球流动导致的权力的游离,以及它给政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揭示了个体化社会中政治的无效与无能特征。最后,麦克尤恩通过反映个体化社会中的道德的模糊性,批判了个体化社会的“自我奠基”型道德。个体化社会的这一系列危机体现了麦克尤恩对危机主题从一般到具体的一个逐步演绎过程。从更深层次上来讲,个体化的各种危机是西方形而上学观念的终结引发的后果在社会各领域的具体表现。麦克尤恩的早期四部小说是对个体化社会危机的深刻反思,同时也是一种拯救,并传达出重生的希望。在麦克尤恩看来,“个体化社会”危机不仅是晚期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学书写,一种审美认知,一种救赎途径,更是一种对生存的形而上的反思与体验过程。
其他文献
目前欧盟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制定,主要依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污染综合防治指令和水政策行动框架指令的原则来进行。限值的制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为基
本文拟通过对用户在使用数字图书馆网站时的浏览行为进行监测 ,获取用户感兴趣的相关信息及其感兴趣的感性程度 ,在此基础上构造一个用户模型 ,并同时构建一个与用户的兴趣与
随着IT业的迅速崛起,IT科技手段也使商业银行办理业务的效率更加高效。但是银行业务办理快捷方便的同时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多,加上信息安全风险的动态性、实时性和快速扩散等特
EAD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图书馆、博物馆处理档案与手稿资料最常用的元数据。本文简要介绍了EAD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EAD与ISAD(G)(《国际档案著录标准(总则)》)相关元素
音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各民族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不同,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应从不同地区
简述了新兴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各种定义,给出了作者的界定,在此基础上,从资源要素禀赋、内在服务模式和外在服务功能等角度剖析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七大特征。
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高校图书馆产生的背景、模式、特征、长处及信息共享空间中的资源、合作、空间设置和人员构成,指出信息共享空间为公共图书馆拓展服务提供了新的契
为了了解水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降解及归趋,对紫外光照射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光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气
<正>《青春舞曲》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天山之春》中的一首学唱歌曲,这首歌曲是笔者认为比较难入手的一节课。舞曲风格热情活泼,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正好有着害羞
从酶制剂的发展历史、微生物复合酶制剂的生产方式、影响因素和复合酶制剂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16SrRNA菌种鉴定技术在菌种筛选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做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