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插值边界面法的CAD/CAE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vin8124281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AD与CAE一体化一直以来都是工程分析与科学计算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受限于传统数值模拟集成系统中CAD与CAE之间的巨大鸿沟,如CAD几何模型与CAE分析模型表征方式不统一,几何模型在CAE与CAD系统间转换时造成的数据丢失,不同系统之间的频繁交互造成CAE分析自动化程度低等,将CAD与CAE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实现数值模拟分析技术的集成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是未来工程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工程数值计算及机械结构设计和优化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并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医疗卫生、生物科技、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数值模拟的主要步骤包括几何建模、网格划分、计算求解和后处理等过程,其中前处理过程是数值模拟分析的主要性能瓶颈,其自动化程度严重依赖于用户知识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因此,高效可靠的全自动前处理算法是实现CAD与CAE一体化以及提高数值模拟分析精度和效率的关键。为克服传统数值模拟分析集成系统中CAD与CAE相互独立的固有缺陷,本文以双层插值边界面法为研究背景,将边界积分方程与计算机图形学相结合,系统性地研究了完整实体工程结构分析中的全自动几何模型修复、三维非连续混合体网格生成及体单元细分方法等工作,直接利用CAD实体模型中的边界表征数据实现复杂结构CAE分析自动化。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为真正实现CAD与CAE一体化,以完整实体工程结构分析软件框架为基础,搭建了一个完全融于CAD环境的CAE分析平台,所有数值模拟分析操作均在同一环境下进行,统一了几何模型与分析模型,避免了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造成的CAD模型几何数据及拓扑信息缺失,实现了CAE与CAD两者的无缝集成。(2)应用双层插值边界面法计算三维位势问题,同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数值计算单元——双层插值单元,双层插值单元将传统的连续单元和非连续单元有机统一,提高了插值计算的精度且能够自然地模拟连续物理场和非连续物理场。双层插值边界面法在网格生成过程中允许使用包含悬点的非连续网格,避免使用任何协调过渡模板处理悬点,从而使得网格生成工作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网格生成的困难。双层插值边界面法直接利用CAD实体模型中的B-Rep数据进行计算,物理变量计算基于分析模型的参数曲面而不是通过离散单元计算,避免对任何结构在几何上进行简化,为实现CAD/CAE一体化、全自动CAE分析奠定了重要基础。(3)针对几何模型中存在的退化边、退化面、非连续光滑边界及非理想几何特征等常见的几何“噪声”问题,提出了基于T-Spline全自动几何拓扑修复方法,实现了对复杂CAD几何模型中非理想几何特征的自动识别、曲面探测及T-Spline曲面重构的全自动几何拓扑修复。所有操作均为虚操作,不修改原始几何模型,利用新生成的虚边、虚面重构CAD模型的几何拓扑信息,拟合的T-Spline曲线、曲面具有自适应性且能满足拟合精度要求,该方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网格生成困难,提高了数值模拟分析的计算精度。(4)针对二维空间直线与NURBS曲线求交、直线与NURBS曲面求交问题,提出了基于仿射算术和区间运算的直线与NURBS曲线/曲面求交方法。与传统的点迭代法相比,该方法由于采用了区间运算,迭代过程不需要给定合适的迭代初始值,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与传统的区间迭代法相比,该方法放宽了对初始区间的要求,采用基于线曲率和面曲率的子域分解方法,可以快速筛选预迭代区间,提高迭代效率。另外,通过运用仿射算术考虑计算过程中数据的相关性,有效弥补了区间算法的局限性,提高了迭代求交的效率。同时,对于直线与复杂三维实体模型的求交问题,研究了直线与三角形面片及直线与空间包围盒快速相交检测算法。(5)为充分发挥双层插值边界面法在网格生成过程中允许使用包含悬点的非连续网格的优势,提出了基于体二叉树的三维非连续混合网格生成方法。该方法采用体二叉树数据结构对任意三维实体模型进行网格自适应细分,在体二叉树细分过程中,基于网格尺寸、表面曲率、实体厚度等几何特征进行自适应细分,避免使用任何协调过渡模板处理悬点。采用“由外向内”的实体模型边界拟合方法对包含几何边界的“锯齿状”网格进行拟合,将相应网格节点依次拟合至几何顶点、几何边和几何面上。对于网格生成过程中存在的低质量网格,采用Laplace优化或单元拓扑分解的方法提高最终网格质量。最终网格生成实现了整体以六面体网格为主,实体边界附近的部分网格以四面体、三棱柱或金字塔网格为辅的非连续混合网格的全自动生成。(6)针对边界元法中核函数为连续或间断的三维奇异及近奇异域积分,提出了基于体二叉树单元细分法的三维奇异及近奇异域积分计算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体单元,可以精确计算核函数为连续或间断的三维奇异及近奇异域积分。对于不同单元形状和任意源点位置的三维奇异及近奇异域积分,该方法在任意情况下均能保证单元细分的收敛性且细分子单元形状和尺寸良好。经过单元细分后,根据细分子单元与源点位置关系,在体单元内部呈现出远大近小的分布特点,积分点在单元内部更合理地分布,在保证积分效率的同时提高了积分的精度。该方法采用体二叉树数据结构,易于实现,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随着电子器件小型化趋势的发展,需要具有同样尺寸的器件帮助将聚集的热量散发出去;同时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人们在迫切寻找低成本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有机分子尺度的热电材料可以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论文围绕有机分子尺度材料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热电输运机理、热电性质和性能调控的研究。对于有机分子器件,我们研究了分子器件中电极与中间分子的接触方式、耦合变化以及桥接原子替换、电极的掺杂和
随着微光机电和生物微流控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具有衍射、减反、疏水或微流控功能的微结构玻璃元器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无机非晶玻璃材料相对于聚合物在光透性、热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有着天然优势,然而,其固有硬脆性和高软化温度也增大了其微结构去除加工与热成型难度。对于球面、非球面和光顺自由曲面玻璃透镜,目前主流的制造方式为精密模压成型;相对于传统去除加工技术,模压技术在玻璃材料利用率、加工精
晶体管问世以来,集成电路一直按照摩尔定律飞速发展。集成电路技术也将引领新时代的科技潮流。在未来几十年中,科学技术将进一步朝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以及量子计算等高科技方向持续发展。毫无疑问,新一代集成电路将是这些新兴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后摩尔时代的到来,当晶体管的尺寸缩小到纳米尺度,由量子效应带来发热、功耗等物理学问题,使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减速,从而影响了整个科技行业进步。因此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FRP)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等优异的力学性能,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载人航天、轨道交通和其他海陆空载体等众多领域的结构设计。详细研究复合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如:失效准则、破坏模式、吸能机理等,对指导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提高结构的吸能特性和碰撞安全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对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吸能结构在冲击载
核聚变能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未来能源,开发合适的聚变反应堆材料是聚变能源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金属钨(W)由于具有高熔点、良好的导热性、高物理溅射阈值等优良特性,被视为未来核聚变反应装置中最有可能全面应用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PFM)。在高能中子(14.1Me V)辐照下,W材料中除产生大量的辐照缺陷外,还会产生嬗变元素,如铼(Re)、锇(Os)、钽(Ta)、铪(Hf),其中Re是主要嬗变产物,在辐照下会
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引起了系列社会问题,如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由于汽车车身质量约占整车重量的30%-40%,采用轻质材料进行车身轻量化是降低能耗的重要途径和研究趋势。近年来,碳纤维增强树脂基(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比强度/刚度、易于成型、耐腐蚀和碰撞吸能特性,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汽车车身结构。然而,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CF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大量增长,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都引起了人们的重点关注,能源短缺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迫使人们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来寻找一个可替代的清洁能源来作为内燃机的替代燃料,摆脱对原油的依赖。天然气便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内燃机替代能源,它与汽油、柴油这些传统统内燃机燃料相比具有氢碳比高,燃烧热值高等优点,但由于其火焰传播慢,热效率低等缺点,导致其多年来并未受到市场的青
涂层结构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于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这类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接触载荷引起的涂层和基体内及其界面上的应力集中。压电陶瓷涂层器件在工程中被广泛用作传感器、激励器和俘能器等重要的功能器件。对于涂层结构和压电陶瓷涂层器件在力电接触载荷作用下机电场的精细计算是对其进行安全性和功能性分析和设计的必要条件。基于这一工程需求,本学位论文对横观各向同性涂层结构和压电陶瓷涂层器件在工程中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