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再发展的人文思想及其规划对策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化发展,城市间地理疆界已越显模糊,各个城市再发展的竞争速度令人惊叹,然而在只苇经济利益的超负荷开发、各自为政的模仿晕复建设及草率的旧区上地置换,城市个性已趋模糊化,现代化并不等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全球化亦不等同单一的欧美模式,此城与彼城相差无几,不再生机勃勃。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学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指出:「在城市发展史中科学技术始终是重要的推动力,但是人文因素则一直起着苇要的甲衡作用」,而且城市发展所关注的重点是经历了从经济到社会再到以人为本的过程,亦凸显了人文思想在城市再发展中的特征与重要性。因此,如何把握新世纪城市发展的人文思想,作为推进城市再发展的核心动力,使面对蜕变世纪的城市得以调整其再发展对策,除复苏与提升城市机能外,更具备全球竞争的适应能力,足为本论文旨意。   首先,本论文透过人文思想、城市再发展及规划理论的深入探讨与归纳应用,创新提出具有科学性、理论性、系统性的「动态螺旋式」城市再发展人文整体实践架构体系作为指导依据,同时检验城市再发展的目标与成效,从而增进并强化城市再发展的核心动力--人文软实力的作用。就城市再发展的实践态度而言,应将理性综合模式(Rational-Comprehensive)与不连贯增进模式(Disjointed-Incrementalist)予以结合,以求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求折衷的合理方式;就城市再发展的实践功能而言,应将规范模式(Nomative)与功能模式(Functional)予以结合;在规范性建立了计划的价值观,将目标予以理性化的考虑下,功能性规划才能真正解决实质问题,褪去形式理性的阴影。   进而,经由此实践架构的检验,本论文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一个符合城市再发展需要的永续人文对策,应能于「环境」、「经济」与「社会」永续三领域间取得适度甲衡,故据此提出包含一个定位、三个方面及五大对策所组成的永续人文总体对策。即「以人为本」的定位,「流传」、「储存」、「创新」人文三个方面,和「多元文化」、「组织营造」、「艺术创意」、「空间体验」、「义化创意产业」五大规划对策共同组构,并透过交流平台之整合,逐步建置城市再发展人文思想可持续性的成长环境。   最后,并通过案例实证,使城市发展决策者及规划者能确实了解因应对策与把握实施成效,缩小政策设定的目标与实施成效的差距,建构面对全球化人文思想的新模式,从而达到城市再发展可持续性的根本目标。
其他文献
现代城市的快速化进程使城市个性与历史文化逐渐同质化,当前,国人保护意识逐渐觉醒,对历史街区和老建筑推翻重建的开发模式也逐步转为保护改造,但在其改造的方式和过程导致了建筑
本文通过对上海浦东小陆家嘴地区21幢超高层建筑的实地调研和考察,并结合作者提出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标准层平面的相关理论,对与标准层平面相关联的三方面内容(结构选型、功能布
路易斯·康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了思考,光辉而神秘。在对古罗马的建筑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他在晚年发现了如何把罗马的废墟转化成现代建筑。路易斯·康在萨尔克学院
学位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往往着眼于历史文化或经济得失的考虑,而忽略了它重要的生态意义。本文从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历史文化观和经济价值观等更广
联排住宅是我国当前居住形态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我国居住建筑开发市场的变化,联排住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得到了业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关联排住宅的研究常见诸于各类期刊
迁建修复是文物建筑保护的特殊类型,本论文以南京陶林二公祠迁建修复工程为例,通过直接参与并记录其修复施工全过程所获的信息,佐以相关案例的调研以及文献查阅,试从营造技术和施
城市建筑的大量开发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同时向环境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推手之一。降低建筑的碳排放量是可持续发战略的重要内容,对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广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