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化发展,城市间地理疆界已越显模糊,各个城市再发展的竞争速度令人惊叹,然而在只苇经济利益的超负荷开发、各自为政的模仿晕复建设及草率的旧区上地置换,城市个性已趋模糊化,现代化并不等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全球化亦不等同单一的欧美模式,此城与彼城相差无几,不再生机勃勃。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学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指出:「在城市发展史中科学技术始终是重要的推动力,但是人文因素则一直起着苇要的甲衡作用」,而且城市发展所关注的重点是经历了从经济到社会再到以人为本的过程,亦凸显了人文思想在城市再发展中的特征与重要性。因此,如何把握新世纪城市发展的人文思想,作为推进城市再发展的核心动力,使面对蜕变世纪的城市得以调整其再发展对策,除复苏与提升城市机能外,更具备全球竞争的适应能力,足为本论文旨意。
首先,本论文透过人文思想、城市再发展及规划理论的深入探讨与归纳应用,创新提出具有科学性、理论性、系统性的「动态螺旋式」城市再发展人文整体实践架构体系作为指导依据,同时检验城市再发展的目标与成效,从而增进并强化城市再发展的核心动力--人文软实力的作用。就城市再发展的实践态度而言,应将理性综合模式(Rational-Comprehensive)与不连贯增进模式(Disjointed-Incrementalist)予以结合,以求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求折衷的合理方式;就城市再发展的实践功能而言,应将规范模式(Nomative)与功能模式(Functional)予以结合;在规范性建立了计划的价值观,将目标予以理性化的考虑下,功能性规划才能真正解决实质问题,褪去形式理性的阴影。
进而,经由此实践架构的检验,本论文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一个符合城市再发展需要的永续人文对策,应能于「环境」、「经济」与「社会」永续三领域间取得适度甲衡,故据此提出包含一个定位、三个方面及五大对策所组成的永续人文总体对策。即「以人为本」的定位,「流传」、「储存」、「创新」人文三个方面,和「多元文化」、「组织营造」、「艺术创意」、「空间体验」、「义化创意产业」五大规划对策共同组构,并透过交流平台之整合,逐步建置城市再发展人文思想可持续性的成长环境。
最后,并通过案例实证,使城市发展决策者及规划者能确实了解因应对策与把握实施成效,缩小政策设定的目标与实施成效的差距,建构面对全球化人文思想的新模式,从而达到城市再发展可持续性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