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水墨写实人物画教学体验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dog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整个中国水墨人物画史的发展,写实水墨人物画出现的较晚,是中西方文化观念交流下所形成的一种新兴体系。在写实水墨人物画形成的初期,画家们一心只关注如何把改良的西方造型观融入到中国水墨人物画中去,只注重光影的表现,而忽略了笔墨的传统意趣。随着在美术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画家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全盘吸收西方写实造型观的弊端,重新走向回归传统笔墨的道路,在艰难的磨合与兼容下,巧妙的把传统笔墨与西方写实造型结合起来,形成真正适合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一种新绘画方法。改革开放以后,写实水墨人物画在各大美院推崇开来,其发展速度、规模也达到空前的水平。在追寻着徐悲鸿和蒋兆和的写实观脚步的基础上,经诸多画家的传承,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文就是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写实教学体验进行初浅的研究。从结构上看,本文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就写实水墨人物画的产生进行论述。在这一部分中,分别从社会时代的变革、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油画大规模的传入并确立地位三方面来述说;第二部分就是对写实水墨人物画的造型观进行分析,分别列出了中国传统的线描、西方引进的素描和适合写实水墨人物画的线性素描,对其特点和弊端进行逐一分析;以此引出本论所要研究的重点,即第三部分关于写实水墨人物画中造型与笔墨艰难的磨合与兼容。这部分围绕线描与水墨、素描与水墨和速写与水墨的融合等问题进行展开,分别列举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以及对其如何在融合过程中实践的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对在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写实水墨人物画家的解读。  通过对写实水墨人物画的了解,反映当今社会的中国写实水墨人物画仍处在从传统向现实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把握传统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的同时,又不失传统笔墨的意趣等诸多问题,或许我们能从各位写实人物画家的创作理念中得到一些启示,为今后在创作中找到方向。这也是我写此篇论文的初衷。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使用生活用器的时候只关注“用”本身,无暇顾及器物的美,从而忽略了使用的心里感受与审美功能,导致精神生活的缺失。同时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
数字技术发展到今天,给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许多的变革,也因此而产生了为数众多的新鲜事物,数字化建筑表现艺术就是其中一例。由于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数字化建筑表现艺术
冯友兰的艺术学观与美学观是建立在他的哲学观尤其是新理学体系之上的,主要体现在《贞元六书》的《新理学》和其他的一些文章中。其观点涉及了艺术本性、艺术风格、艺术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