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现代化是指传统教育依托社会经济的发展,向现代教育转化的过程;教育现代化发展程度体现在教育各组成要素的全面现代化;其目标是促进社会与人的现代化。它对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江苏省作为全国文化大省之一,对其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区域聚类现象的分析研究对于其他省市教育现代化的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于全国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故本研究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区域聚类现象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力求从区域教育现代化研究和灰色系统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这两方面有所创新。
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从总体上介绍了本研究的目的、理论基础、思路、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并对研究中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综述,为后文研究做铺垫。第三章基于对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概况的归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第四章为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基于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宏观统计数据,分别运用灰色聚类和灰色关联对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区域聚类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城镇化发展水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是其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五章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均衡协调发展提出了五条对策,即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开展“苏北振兴”计划、均衡发展各阶段的教育、重视中等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等。第六章从总体上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研究不足进行了分析,从而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