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一直以来就是数学研究者和数学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与中小学学生数学成绩的差异性以及相关教育制度基本取消了小学六年级的留级制和升学考试,使中小学数学衔接变得尤为重要。且衔接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大部分研究者是对教师教的衔接、学生学的衔接进行研究的。教材、教师、学生是构成一堂课的三要素。且教材的衔接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材衔接探究数学本质。本文以人教版与北师大版“数与代数”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文本分析法、数据处理法、对比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首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课程目标、知识点要求水平、课程内容以及教材编写建议四方面进行衔接分析,并以此作为教材衔接的标准。从课程目标、知识点要求水平衔接分析中可知:随着年级的递增课程目标、知识点要求水平不断加深,知识点难度也逐渐增加;从教材编写建议衔接分析中可总结:知识点难度应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进一步说明教材编写时知识点难度应逐渐加深;从宏观与微观对课程内容进行衔接分析,宏观分析把“数与代数”分为了七个维度:数的认识、数的计算、式的认识、式的计算、常见的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微观上“数与代数”的具体衔接点为.:算术数到有理数、数到式、式到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其次,对“数与代数”的衔接现状进行宏观与微观的分析。宏观的定量分析采用的是史宁中、孔凡哲的课程难度模型:N=αS/T+(1-α)G/T并从各年级各维度进行难度衔接分析。微观的定性分析从中小学数学整体知识结构进行衔接分析。并与“函数”案例分析总结“数与代数”衔接现状为:(1)人教版中“数与代数”年级之间知识点可比难度的衔接较好。基本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北师大版中,知识难度的数据分析可知,各年级之间难度波动比较大,第一学段难度逐步增大,第二学段难度逐步减少,第三学段难度又逐步增加,就“数与代数”部分而言知识点难度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2)在各维度知识点难度的衔接当中,人教版中“函数”知识点难度衔接有待加强,“数的认识”第一学段知识点难度过大。北师大版中,各小维度之间的知识点的难度衔接都有待加强。(3)教材知识点顺序上的衔接有待思考。中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结构顺序上应该具备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这是科学衔接的应然表征。整体性是知识本身的体系;层次性是课标中教材编写的原则——需要螺旋上升思想;适应性说明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4)教材知识衔接螺旋上升的绝对化。(5)人教版在各维度知识安排上更为紧凑,而北师大版相对松散。最后,根据衔接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并且提出相应建议。总结出三方面的原因:学生的身心及思维发展难以把握、课标对“衔接”概念重视不够、各教材编写理念的侧重点不同。并依据现状与原因对教材编写和教师提出相对应的建议:教材编写方面:(1)顺应学生身心发展,使中小学数学教材“数与代数”部分难度螺旋上升并缩小中小学教材难度差异。(2)研读中小学数学教材,深入剖析知识结构衔接。(3)深入一线课堂的调查,合理完善并且优化教材知识结构衔接。(4)应注重数学文化介绍,增强知识点的衔接性。教师方面:(1)研读课标与教材。(2)组织主题教学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