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拿大学者、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威廉·莱斯,以其鲜明的理论特点和前瞻性特征的生态学思想,成为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威廉·莱斯对人类“控制自然”的观念提出了批判,对科学技术进行了辩证分析,还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威廉·莱斯生态学思想的核心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他指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人类“控制自然”观念所导致的,而生态危机的实质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为此,解决生态危机,人们需要控制欲望与构建新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进行改革,可以实现用生态社会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迄今为止,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领域,威廉·莱斯对生态危机的研究最为深入。对“控制自然”观念的批判与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观念的生态学构建是威廉·莱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以上两种生态学思想的研究,威廉·莱斯从新的维度来实现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科学性进行了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并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学术领域的基础给予了大力夯实。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多学科交叉研究法以及比较分析法对威廉·莱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客观地总结。并且提炼出威廉·莱斯最为优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为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全篇论文共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至第六章的正文以及文章最后的结语。其中,论文的核心内容为第二章至第四章;论文研究的学术延伸为第五章和第六章。文章最后的结语,是对整篇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第1章绪论,首先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做了介绍,对论文的研究意义做了陈述。其次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了解了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威廉·莱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视程度和学术定位。同时,也对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给予了介绍。最后,对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也做了简单说明。第2章主要对威廉·莱斯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概括,这里从社会背景、思想来源和理论架构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首先,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迅速,并且这种生产方式对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所以,这一现象直接引发了20世纪60年代针对“生态危机的凸显”而兴起的绿色运动。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发生着冲突。这些社会现象以及后工业时代与消费异化所产生的生态问题,是威廉·莱斯生态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观、西方的生态学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是威廉·莱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最后,在对待“生态危机”的问题上,威廉·莱斯认为,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人类“控制自然”的观念;而“生态危机”的实质,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要想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那就需要控制人类不合理的欲望,并构建新的社会制度。第3章是威廉·莱斯对人类“控制自然”观念的生态学批判。威廉·莱斯首先对人类“控制自然”的观念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人类“控制自然”的意图以及科学技术所起到的作用。在对人类“控制自然”观念进行了充分解读之后,威廉·莱斯对此进行了“历史批判”、“实质批判”和“科技理性批判”。之后,威廉·莱斯还从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生态危机进行了更加深入地分析和解读,认为无论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产目的还是异化消费方式,都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实质性条件。第4章是威廉·莱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学构建。首先,威廉·莱斯对生态危机进行了极为深入的剖析,将生态危机拆分为“自然环境的危机”、“社会环境的危机”以及“人性的危机”三个层面。在对待这些问题上,威廉·莱斯认为人类必须对“控制自然”这一观念赋予新的含义,并且及时从科技理性向生态理性转变,真正做到解放自然与尊重自然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学思想理论是威廉·莱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核心内容。威廉·莱斯认为,“和谐共存”的理念内包含着人类保护环境的必然性,而建立稳定常态的经济也是必不可少,并且还要寻找人类需求的替代性架构,对人类以外的自然需求和其他满足也要深入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第5章是威廉·莱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评析。首先,威廉·莱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不但奠定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还实现了从科学技术批判到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生态学批判转向。其次,从社会意识形态批判的角度分析生态危机的成因、以人的伦理道德视角探寻生态危机的出路,是威廉·莱斯对于生态学马克思的理论贡献。再次,威廉·莱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具备的理论价值,则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批判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以及辩证分析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威廉·莱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也体现出以人与自然的矛盾取代经济矛盾的片面性、稳态经济模式解决生态危机的非现实性、以及提出的生态社会主义带有乌托邦色彩等方面的不足。这些缺陷使其理论的革命性作用大打折扣。第6章是威廉·莱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学思想理论的指引下,使公众在环境方面的意识形态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并在政策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保障。无论是从经济模式、政府职能上,都应该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而且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也应该在生产与经营中,承担起环境保护的义务。最后,生态文明建设,还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作为国家的主人,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毋容置疑,将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也是每位中国公民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和义务。结语主要对威廉·莱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做出了以下结论:(1)人类“控制自然”的观念,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修正。(2)对待科学与技术,威廉·莱斯也进行了极为细致的辩证分析。(3)异化消费,一直都是威廉·莱斯所侧重研究的知识领域。(4)从思想特质看,威廉·莱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最突出的特征和闪光点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学构建。(5)从学术价值和贡献上来看,威廉·莱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拓宽了新视野、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