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 吸烟与环境氡是诱发人类肺癌的两大重要因素,单独吸烟和氡诱发肺癌的研究广泛而深入,但两者联合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观察α粒子和烟草代表性致癌物4-甲基亚硝胺-1-(3-吡啶基)-1-丁酮(NNK)联合作用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关机制,并探索两者作用顺序的差异,为环境氡与吸烟的联合危害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 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分为正常对照组(NC)、单纯α粒子照射组(α)、单纯NNK染毒组(NNK)、NNK(100μg/ml)染毒后α粒子照射组(NNK+α)和α粒子照射后NNK(100μg/ml)染毒组(α+NNK)。观察α粒子和NNK诱发的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膜通透性损伤、DNA损伤、HPRT基因突变、微核形成、细胞转化及染色体和相关基因表达。 [结果] (1)α粒子和NNK联合作用对BEP2D细胞存活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并与两者作用顺序有关。(2)α粒子和NNK联合作用诱发BEP2D细胞内产生的活性氧水平、细胞膜损伤、DNA损伤、HPRT基因突变以及细胞微核形成率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但两者作用不同顺序间没有观察到有明显差异。(3)α粒子(0.15Gy)和NNK(100μg/ml)单独或联合染毒的细胞长期培养,NNK、NNK+α、α+NNK三组细胞具有恶性转化特征,转化细胞的染色体出现数目和结构的异常,HPRT基因突变率和转化相关蛋白PCNA、P53表达显著增高。 [结论] 证实α粒子和NNK对细胞损伤具有协同作用,观察到α粒子和NNK不同作用顺序对细胞存活效应有明显差异;反应细胞恶性转化过程的部分指标观察到α粒子和NNK的联合作用及两者作用顺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