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作为发展的动力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进入战略转型期以后,中国居民的消费积极性不高,导致消费呈疲软状态,这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低迷又反过来影响居民的消费积极性,降低中国的整体消费水平。因此,促进居民消费势在必行,新型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主导力量,可以有效地解决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帮助中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它的关注点并非停留在传统城镇化关于城镇规模与城镇人口数量扩张的问题上,而是综合了城市与农村、产业与生态、保障与公平、和谐与发展的多层次城镇化。它以农民为出发点,以农村为建设重点,最终目的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当前中国居民的消费潜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挖掘,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但是城镇居民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农村居民消费潜力也尚未得到充分挖掘,2015年中国的农村人口数量为60,346万人,占了全国总人口的将近一半,但是对消费的贡献率却不足三成。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居民消费,本文将分别研究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本文回顾了已有的新型城镇化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文献,首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居民消费的内涵,并据此探讨新型城镇化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然后对新型城镇化通过复合指标法进行测度,对比各省新型城镇化的差异,并尝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接着以中国31个省份11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建立了 GMM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最终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包括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积极健康地促进农村人口转移、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深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和加强公共交通事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