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血栓栓塞法和线栓栓塞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6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小鼠脑缺血模型是研究脑卒中后神经细胞死亡、神经功能修复及药物保护作用的实验基础。本研究中拟用改良后血栓栓塞法与线栓栓塞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对比,确定一种稳定性更好、术后存活时间更长的缺血性脑卒中模型。  方法:成年雄性C57 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血栓栓塞1组(n=10)、血栓栓塞2组(n=10)、线栓栓塞1组(n=10)和线栓栓塞2组(n=10)。血栓栓塞组经右侧颈外动脉插管至颈内动脉开口处,注入栓子。线栓栓塞组经右侧颈外动脉插入单丝尼龙线,将头端推到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阻断40分钟后拔线。对于血栓1组和线栓1组在栓塞前后应用7.0 T MR行MRA扫描,术后3 h行PWI(ASL技术)扫描,术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T2WI扫描,后处死取脑行TTC染色。观察造模成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CA闭塞率、rCBF变化及病灶体积。对于血栓2组和线栓2组观察术后存活时间。  结果:血栓栓塞组造模成功率为90%,线栓栓塞组造模成功率为100%。术后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栓组2.2±1.1分,线栓组2.5±0.8分。栓塞后MRA的MCA闭塞率约为:血栓组60%,线栓组70%。所有MCA闭塞模型病灶侧皮层rCBF低于对侧,术后3h的rCBF下降百分比分别为:血栓组为26%(3%),线栓组为27%(3%)。24h梗塞体积百分比T2WI分别为:血栓组33%(10%),线栓组为37%(10%)。24h梗塞体积百分比TTC分别为:血栓组32%(12%),线栓组35%(10%)。栓塞后存活时间分别为:血栓组为4.4±1.9天,线栓组为4.8±2.4天。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CBF下降百分比、梗塞面积百分比以及存活时间的比较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鼠血栓栓塞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神经症状、梗死范围的恒定,模型的可操作性和重复性,以及小鼠术后存活时间与线栓栓塞法基本相似。说明该改良版血栓栓塞法和线栓栓塞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稳定性及术后存活时间相似。
其他文献
以MOOCs建设与应用为着力点,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MOOCs的价值集中体现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增强学生在学习中
上课近一个月了,很多学生写的作业特别让我感动,有的人在作业后还附了信,比如下面一封信:  老师:  我想对您说,我其实并不是特别喜欢这门课,但我特别喜欢您这个老师。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在玩手机,因为不是专业课,所以我并不在乎。但是因为您那么尽心尽力说着自己职业生涯的往事,让我的注意力不得不往您身上放,情不自禁想要靠近您,想从您这里知道更多。老师,说实话,上您的课是一种享受,您是我在学校生涯最后阶段遇到
目的:观察INK4A信号通路对人骨骼肌卫星细胞(ScienCell,Cat.NO3510)衰老的诱导及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方法:在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pLVX-p16ink4a-ZsGreen测定最佳感染复数(M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A组)和40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B组)在住院期间均采用干化学法监测指尖血
建构学生有效习得知识路径是当代教师坚守“为学而教”现代教学理念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关键点.教学改革逐渐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了学生知识习得路径由单一的传统实体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