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磁流变液悬浮稳定性测试装置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000123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 Fluid,简称MRF)是将微米级的可磁化微粒分散在载体液中形成的一种磁场可控的智能材料。MRF悬浮稳定性是确保其长时间有效工作的关键因素,是目前限制其广泛工程应用的瓶颈之一。MRF的沉降过程实质为:悬浮相受重力影响导致其体积分数分布发生变化的过程。悬浮颗粒的体积分数与其介电常数正相关,介电常数与电容值之间存在直接关系。鉴于上述原因,通过特定的电容传感器监测MRF的介电常数,获取悬浮颗粒沉降速率和颗粒体积分数分布的时间历程。针对磁流变液的工程应用中出现的悬浮稳定性问题,研究电容式磁流变液悬浮稳定性测试装置,设计两种形式的电容式传感器,开展了测试装置的机械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和电容数据采集系统,制作出测试装置样机一套,并将其测试结果与电感法测试装置对比,实现了对MRF悬浮稳定性的定量表征和综合评价。具体研究工作如下:简要概述了磁流变液的工程应用前景,从悬浮相受力机理分析了磁流变液静置沉降的原因,总结了改善磁流变液悬浮稳定性的方法。列举了评价磁流变液悬浮稳定性的方法和测试装置研究现状,分类指出了测试装置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内容及意义。利用磁流变液沉降过程是悬浮项体积分数变化的过程,建立了磁流变液悬浮项体积分数与磁流变液介电常数关联性模型,证明了磁流变液发生沉降的过程中伴随着电容的波动。提出了电容法磁流变液悬浮稳定性测试装置的要求,完成了总体布置设计。提出了圆环-芯轴型和正对双圆弧型电容传感器测试原理,并对这两种传感器进行理论分析,其中特别分析了圆环-芯轴型的偏心误差。使用ANSYS对两种结构的测量电场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了这两种电容传感器的优缺点。根据两类电容式传感器的理论分析,设计了圆环-芯轴型和正对双圆弧型电容传感器。按照测试装置技术要求,对驱动电机和驱动丝杆进行了选型,设计了测试装置机械系统,解决试管密封、试管夹持、丝杆运动传递等技术问题,设计了电机驱动系统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制作了测试装置零部件,并对各部件进行装配与调整,进行上位机界面编程设计,开展各模块联合调试、校准和标定,完成MRF测试装置的制作。制备6种不同体积分数的磁流变液样品,并对磁流变液进行了连续测试。对圆环-芯轴型电容法与电感法测试的数据进行比较,两者趋势一致,圆环-芯轴型电容法与正对双圆弧电容法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前者结构更优。与目视泥线观察法比较,两者吻合度较高,这都说明了电容法评价磁流变液悬浮稳定性具有可行性。对设备误差进行了分析,方便后续改进工作。
其他文献
本论文针对高温气流催化氧化再生过程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和得到的结论如下:1.高温气流催化氧化再生过程模型的建立。考虑内扩散的影响,根据物料衡算原理,运用数学语言建立
白垩纪/古近纪之交(K/Pg)的生物灭绝事件作为地质历史时期最重要的灭绝事件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目前关于K/Pg界线的生物、气候和环境记录更多来自于海相地层,陆相地层的
随着大气污染形势的日益严峻,国内外对于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进行污染物治理的研究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介质阻挡放电由于具有电子密度高、放电均匀、电源要求低以及可在
南极磷虾以其生物量巨大和高蛋白质含量而倍受人们的关注,但氟含量高制约了南极磷虾的开发利用。本文以脱除南极磷虾蛋白酶解液中过量的氟为最终目的,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
超轻质纤维是指密度小于1.0 g/cm3的纤维,水晶棉纤维是近年来从自然界中探索而来的—种天然植物纤维水晶棉纤维,密度为0.9 g/cm3,属于一种新型的超轻质纤维。该纤维是一种天
随着脉冲功率技术的高功率化,对高功率Marx发生器提出了集成化、强的结构鲁棒性、易于装配、快速检修等诸多要求。本文针对MV级Marx发生器的工作效能要求,分析原MV级Marx发生器结构特点,腔内机芯布局由6排Z形折线排列结构改为同轴串联式,对称布置电容、电阻、气体火花开关,设计新式机芯单元,设计机芯单元模块化安装方式,改进机芯支撑结构使其具备可移动性,腔体结构由单一直径改为渐变式。最终设计得到一种
镁及镁合金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汽车工业、航天航空和3C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镁合金为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室温下塑性变形能力差,且绝对强度偏低,导致镁合金的深度塑性加工能力与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提高镁合金的强韧性、室温成形性等成为扩大其应用的关键。尽管传统挤压方法可提高镁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但存在加工周期长、成本高、对模具设备要求较高、应变及流速不均匀等缺点,难以在实际
目的:蝴蝶花Iris japonica Thunb.为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常用作民间草药及园林绿化植物,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具有药用资源开发的广阔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AustocystinD(AD)包裹于磷脂中,制备成AD脂质体(AD-Liposomes,AD-Ls),降低其AD毒性,提高其抗肿瘤作用,并对制备的AD-Ls进行体内外
本文提出了用蚕茧和余柑栲胶改性蚕茧作为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新方法。以改性蚕茧吸附剂的制备,及蚕茧和改性蚕茧对Ag+和Cu2+的吸附性能的研究为重点。对吸附的机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