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对教师实施绩效工资成为近几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科学知识水平以及承担着传承文化,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高校不断前进的主力军。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以及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改革等影响,为了适应这样变化,同时也为了满足高校教师对于各方面的需求,高校开始对教师的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改革。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执行,不论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校的发展,还是对教师工资结构及收入水平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工资结构分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四大部分。其中,绩效工资是这次改革的重要部分。绩效工资是通过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根据所得结果为依据而发放的。而这也正体现了绩效工资制度的激励作用。绩效工资制度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在调动教师工资积极性的同时,由于该制度的发展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再加上内外因素等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该制度在我国高校中的执行力不强,很多高校对教师的激励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因此,如何保证绩效工资制度的全面实施、对教师的激励性、公平性等,成为了关键问题。本文主要运用了历史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以时间为主线,回顾了我国工资改革发展的历程,以史为鉴。并且在研究和分析现行的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现状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当前高校工资改革制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比如:缺乏相关法律政策的保障、教师认知偏差、绩效工资结构不合理、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等等。通过对其的成因分析,可以找出现行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问题所在。同时,通过对美、英、德和新加坡高校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状况的了解与分析,总结经验,针对我国高校实施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性建议:健全相关法律政策,确保改革有法可依;转变教师观念,做好思想宣传;优化绩效工资结构,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以教师特点为基准,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创建监督体系,促进改革良好发展;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资金充足。以此希望可以保证我国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