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苦丁茶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筛选出苦丁茶提取物降血糖的活性部位并用RT-PCR的方法初步探讨其调节糖脂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推测其可能的降糖机制。为苦丁茶降糖新药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糖尿病(DM, 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内分泌紊乱代谢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慢性高血糖。持续高血糖会带来氧化应激增加,久病会引起多个系统损伤。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至今尚无根治良方。传统的磺酰脲类和双胍类药物久用产生依赖性,无效甚至出现毒副作用。因此寻找治疗糖尿病新药,开发天然中草药成分治疗糖尿病,己经为世界各国所瞩目。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cha C. J. Tseng)是冬青科(Aquifoliaceae)冬青属乔木植物,是我国南方民间常用的一类植物茶,也是一种常用中药,主产于湖南、湖北、广西、广东、海南等省。《中药大辞典》上记载苦丁茶具有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等功效。目前已报道的苦丁茶中含有多酚类、黄酮类、氨基酸、苦丁皂苷、维生素C、咖啡碱、蛋白质等200多种成分。研究表明,苦丁茶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已经成为治疗心血管相关疾病、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增强免疫功能等的常用辅助治疗药物[8],但是其降糖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实验主要研究和探讨苦丁茶不同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并初步探讨其降血糖的分子机理。实验设计如下:方法:1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连续喂养高脂饲料1个月造成小鼠高血脂模型,再腹腔注射STZ造成小鼠糖尿病模型。2苦丁茶提取物的制备:苦丁茶水总提物冻干粉用4倍量100%甲醇回流提取2h,过滤,滤渣再回流提取2次,过滤,合并3次滤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为组分1(100%醇提组分)。滤渣再用4倍量50%的甲醇按以上同样方法操作,得组分2(50%醇提组分)及组分3(残渣)。3动物实验: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组分1给药组,组分2给药组及组分3给药组共5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50mg·kg-1);3个中药给药组分别以相当于生药材15g·kg-1的剂量给药。给药结束后按规定取每只小鼠的血清和内脏作后续的生化指标,病理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检测。结果:1组分1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三多一少”的状况,使小鼠精神好转,活动量增大,体重回升。2组分1、组分2均能能显著地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值,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的含量。其中,组分1的降糖作用最强。3组分1能显著地升高2型糖尿病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并能明显地降低丙二醛的含量,提高了小鼠的抗氧化能力。4病理学检查显示:经苦丁茶提取物治疗后,糖尿病小鼠肝细胞损伤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其中组分1治疗效果最佳。5基因相对表达量:组分1、组分2能显著地上调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的相对表达;显著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在肝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同时组分1能明显升高葡萄糖激酶(GCK)在肝脏中的含量;下调葡萄糖糖6-磷酸水解酶(G6PC)的相对表达;而各组小鼠之间胰岛素受体(IR)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苦丁茶提取物组分1能显著地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高血糖值,改善脂代谢紊乱,提高糖尿病小鼠氧化应激能力。确定了苦丁茶降血糖的最强活性部位为100%甲醇回流部位,为单味中药预防及治疗糖尿病开辟了新的思路,而其确切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还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