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现代社会的移动互联网科技和社交网络变得非常发达和普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日益便捷,孤独感还是愈发普遍。以往研究主要探讨了孤独感对个体社会交往的影响以及给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带来的负面作用,但已有研究鲜有关注现代社会消费者更加普遍和易发的孤独感是否会影响广告对消费者的说服力等重要营销学变量,同时已有研究对孤独感如何影响个体认知特点的理解仍不尽全面。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对于采用不同信息框架(防御框架 vs.促进框架)的广告而言,消费者孤独感如何影响广告对消费者的说服力以及影响背后的中介机制。 首先,本文基于广告对消费者的说服力、广告信息框架、孤独感、悲观的文献综述和理论推导提出了研究假设。然后,本文通过设计3组实验验证了研究假设得出了研究结论。实验一通过先操纵被试的孤独感后测量其即时的悲观程度发现了孤独感正向影响个体的认知悲观程度。实验二用宣传饮料的商业广告作为刺激物发现了广告信息框架(防御框架 vs.促进框架)与消费者孤独感交互影响广告对消费者的说服力:对于采用防御框架的广告,消费者的孤独感越高则广告对其说服力越高;然而对于采用促进框架的广告,消费者的孤独感越高则广告对其说服力反而越低。实验三改用呼吁不要酒后驾车的公益广告作为刺激物再次验证了实验二发现的交互效应并进一步揭示了其形成机制:孤独感通过影响消费者悲观程度来与广告信息框架交互影响广告对消费者的说服力:对于采用防御框架的广告,孤独感通过提高消费者悲观程度来增强广告对消费者的说服力,即悲观程度发挥正向的中介效应;然而对于采用促进框架的广告,孤独感通过提高消费者悲观程度来减弱广告对消费者的说服力,即悲观程度发挥负向的中介效应。 本文的理论意义如下:1)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新的影响广告对消费者说服力的重要前因变量;2)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关于孤独感如何影响个体认知特点的新知识。本文的营销实践意义如下:1)本文的结论有助于企业根据其目标顾客的孤独感程度针对性地设计/调整广告信息表达方式(即广告信息框架)来增强广告对目标顾客的说服力;2)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启发消费者规避一些非理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