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基于前人研究,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探讨元话语在中美名校毕业典礼演讲词中的应用异同。论文语料由40篇毕业典礼演讲语篇构成,共计99005字,中英文演讲词各20篇,演讲时间跨度一致为2004年至2013年。论文采取Hyland元话语人际模式以及Hyland&Tse的三个重要原则为理论框架。元话语判定依据的是其在语篇中特定语境下的主要功能,笔者手工标记语料中元话语的十类子范畴,统计各自出现频率;使用SPSS11.5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中英文演讲者元话语使用差异,然后探讨中英文演讲词中元话语应用的特征和模式。研究发现,中英文演讲语篇中元话语使用既具有相同之处,更存在差异性。相同之处有:1)元话语普遍存在于中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2)中英文演讲者均倾向使用人际互动型元话语,在十类元话语子范畴中,自我提及标记语使用最多(中文:41.21%;英文:31.97%);3)中英文演讲者均倾向使用序列框架标记语来建构演讲语篇。差异性表现为:1)英语语篇中文本交互型(t=-6.428, df=38, Sig.(2-tailed)=0.000(<0.05))和人际互动型元话语(t=-11.371, df=38, Sig.(2-tailed)=0.000(<0.05))使用频率均高于中文语篇;2)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在过渡标记、解释标记、模糊限制语、强调词语、态度标记、自我提及、参与标记七个子范畴中,英文演讲者拥有比中文演讲者更高的使用频率。但是内指标记(t=3.496,df=38, Sig.(2-tailed)=0.001(<0.05))在中文演讲语篇中出现频率显著性地高于英文语篇;3)中英文演讲中存在不同的元话语变体。分析表明演讲语篇的体裁特征决定了元话语使用的大量存在,人际互动型元话语,特别是自我提及标记的使用有利于与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达到更好的劝说效果。另一方面,中英文语言、文化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演讲语篇中元话语的使用差异。英语的形合特征要求英语演讲者需要采取更多的元话语以保证语篇的连贯性。汉语文化属于高语境、读者负责型,故中文演讲者较少使用上述过渡标记等七个子范畴。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差异导致中英文演讲语篇中存在不同的元话语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