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提升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723694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的水平增加,到2013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3.27%,城镇化成绩有目共睹。但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却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在一味追求土地城镇化的过程中忽视了人口的城镇化,从而形成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水平未能同步提高的异化现象。城镇化的过程应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责在于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提高人口质量从而提升城市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从以往追求数量向提高入口质量的新型城镇化转变。然而我国目前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仍然依靠政府公共投资,那么怎样的政府投资数量和结构才能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人力资本水平,从而实现真正的人口城镇化是本文试图探索的一个问题。本文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从政府投资建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视角,探究其对城市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对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和构建指标体系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评价后发现,人力资本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在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年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将研究城市基于地理区位分为东部城市、中部城市、西部城市之后发现,人力资本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为了使本文的论证更有说服力,笔者使用2003-2011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数据,分别运用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GMM回归验证城市基础设施对人力资本水平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对人力资本提升的作用途径的不同将城市基础设施分为“软”、“硬”两个系统分别进行对比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基础设施对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作用明显,将城市基础设施分为“软”、“硬”两个系统后发现,“硬”系统对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作用大于“软”系统对人力资本的提升作用。将全国城市不同区域划分成东部、中部、西部城市之后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东部城市基础设施的“软”“硬”系统对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均大于中西部城市,东部城市基础设施的“软”系统对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大于“硬”系统,而中西部城市中“硬”系统对人力资本提升的作用大于“软”系统。其他控制变量中,教育支出,人均GDP,城市规模都对城市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产生正向影响。科技投入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不是非常显著。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给出以下政策建议:城市发展应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中西部落后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对“软”系统的建设。改变政府考核思维,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促进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其他文献
概述了厦门大学海洋学系20年来开展大弹涂鱼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成果,介绍了大弹涂鱼生殖的生理生态,包括年龄生长、生殖力、性腺发育和早期发育、贮精囊结构与功能、精子的
反应器内合金化技术是实现聚丙烯高性能化的重要途径。本课题提出了制备聚丙烯反应器内合金的新思路:利用第四代高效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采用淤浆聚合工艺,进行丙烯与二
本文针对广东高考的英语题型,详细阐述了科组老师在2010年高三英语复习备考的各个方面所做的工作。
根据契约理论的观点,会计准则实质上就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就会计政策与方法所约定的契约。然而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复杂多样性等诸多原因,这份契约难以囊括每一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重庆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传统建筑文化氛围正在逐渐被现代建筑的高楼大厦所取代。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传统本土文
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引入了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制度,即开发阶段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确认为无形资产
随着各国金融管制的逐渐放松和高新技术及电子化的普及,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成为各国低成本国际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
本文比较了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轨迹,并试图解答一个疑问:1949年以前,天主教跟基督新教相比,其发展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1949年之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逐渐呈现超越制造业的发展势头,对于促进服务业总量增长及其结构优化的作用已是举足轻重。从而,服务业FDI的溢出效应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在激烈的国际经济市场竞争中,商标翻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不同背景的考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翻译目的论,虽然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有影响力的理论,但作为功能翻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