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探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没有选举就没有现代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民主的政治制度,是与其产生方式即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制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下简称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代表机关选举理论与本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农民协会代表选举制度、参议员选举制度、新政协代表和各界人民代表选举制度的基础上,以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颁布和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召开为标志形成的。然而,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尤其是“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破坏直至名存实亡,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逐步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1979年7月全国人大制定和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随后于1982年12月、1986年12月、1995年2月又先后三次进行重大修改,最终确立了现行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它对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特点是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选举单位和选民对人大代表享有选举权和罢免权。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形成,人民群众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人大代表选举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实际选举中民主和平等原则贯彻不够;选民投票盲目性大,对所选代表监督程度低;某些选举规定同实际情况发生脱节;一些当选代表综合素质不完全适应代表职务要求;代表的数量过多,影响人大发挥职能作用等。出现上述状况是与中国长期封建专制统治影响深、群众民主政治意识不强、选举理论准备不够充分、某些选举规定设计不合理、选举法规不够完善以及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等诸多因素分不开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选民的积极性,影响了人大的效能,亟需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有效加以解决。 目前,中国加快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革的条件和时机已经逐步成熟。本文提出的具体改革建议和设想主要包括: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提高直接民主程度;允许公开竞选人大代表,增强选举制度活力;合理减少代表数量,增加代表资格规定;改革选举主持机构,设立选举法院;实行地区选举和界别选举混合制;完善选民对代表的监督与罢免办法;制定新闻法,发挥新闻媒体的独特监督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全国人民的积极参与,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把中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建设成为理论成熟、程序完备、操作规范、监督严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权力机关选举制度的长远目标是一定能够达到的。
其他文献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整体欣欣向荣,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现象,如离婚率的不断攀升,家庭的稳定性日益消弱,婚姻家庭责任意识淡薄等。看似简单的家庭关系却是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重要手段.本文选择了在整个国民教育系统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