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者精神性人格权的法律保护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z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者精神性人格权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民事权利,它是劳动者实现人格独立、维护人格尊严的重要条件,也是享有和实现财产权等其他民事权利的前提。其涵义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建立及存续过程中,应当享有公平、安全、无伤害的工作环境及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动者精神性人格权的内涵、特征及类型,进而对劳动者精神性人格权产生的背景与正当性基础进行了阐述,最后深入分析了我国劳动者精神性人格权保护制度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对我国劳动者精神性人格权立法如何完善的总体构想。人格权包括精神性人格权和物质性人格权,本文主要围绕劳动者精神性人格权进行探讨。“徒法不足以自行”,任何权利只有在被接受为公众意识的时候,才能真正被实现。培育重视人格权益的文化,提倡对劳动者人格自由、人格独立、人格尊严的尊重,对于劳动者精神性人格权的实现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为了维护人的价值、尊严和安全,法律应该不断加强对劳动者精神性人格权的法律保护,不断完善劳动者精神性人格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实践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决定作用,也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当今中国,在“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下,“供求矛盾”俨然成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
近来,人们对经济全球化下我国自主创新问题是相当关注的。本文从我国创新能力不足,厦其与创新快速发展的趋势形成的巨大反差八手,分析了现阶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
西北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干旱地区,陕北地区是更为严重的干旱地区之一。在生态环境恶劣、沙漠化严重的陕北地区推广应用抗旱造林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陕北地区可持
1998年,多卷本《吴宓日记》发表。吴宓先生1919年3月日记,披露了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之“至情”说。陈寅恪先生诗学中,强调“古典”为旧籍出处,“今典”为当
我国高岭土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品质优良,不仅在陶瓷、造纸、农业、橡胶、塑料、耐火材料、国防尖端技术、高档化妆品粉料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作为质优价廉的硅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