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结果科学性研究——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

来源 :武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r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招生制度作为高考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政策,自出台以来就备受瞩目。但作为完整考试改革的一个部分,自主招生学生入校后的学业表现相对于自主招生中的公平与效率等问题而言,仍缺乏必要的学术关注。自主招生在中国已经实行十余载,究竟有没有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人才选拔效果如何值得关注。因此,针对高校选拔出的人才培养问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统招学生和自招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能力发展情况,健全后续人才培养机制,是为更好的实现自主招生甄别优质人才的初衷。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主招生的政策和制度层面,对自主招生选拔后人才的评价和追踪很少,学者们在研究问题的同时并没有对自主招生的人才的评价做出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从实际的考生角度出发,对自主招生选拔人才的结果进行评价。以“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结果科学性研究——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为题,对武汉地区七所高校为研究案例,通过对自主招生学生入校后的学业表现进行问卷调查,以统招生为参照对象,着重分析了影响自主招生学生学业表现、综合能力和优势特长等因素。本研究运用了SPSS21.0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用量化的数据表明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发现:(1)与统招学生相比,自招学生入校后学习成绩更优秀,发展潜力更大。尤其在大学后期(大三后)差别明显。从统计数据看出,自招学生在高中时期基础较好,发散思维能力强,普遍拥有较好的家庭经济基础,父母学历更高且对子女学习要求更严。(2)自招学生入校后能力特长发展不尽如人意。与统招学生相比,仅有很少一部分自招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特长能够得到发展和提高,绝大部分的自招学生出现了退步的情况。高校自主选拔的人才在后来的培养中出现了“断档”,高校缺乏后续的培养,自招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其他文献
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适应信息传播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相应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版权保护法律制度,但嵌入在互联网文化中的非正式制度是刻意的正式制度难以很快改变的,因而数字
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了大学教育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体育实践能力,身心健康,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高等艺术院校是综合
考试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考卷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组卷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并逐
目的:研究Berg平衡量表与Tecnobody动静态平衡功能测试的相关性,用Tecnobody测试评价偏瘫患者运动康复训练期的动静态平衡功能,与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进行比较,从而为偏瘫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