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儿科学史及其文献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青藏高原有人类活动以来藏医儿科学(chung dpyad)便已悄然形成,其内容荟萃了藏民族千年来小儿养护与疾病防治的丰富经验。藏医儿科学的形成与诸多自然学科的形成一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理论的初步形成,再到发展的过程。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其内容不仅包含了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小儿喂养与保健、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以及小儿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外,还包含了胚胎时期的发育过程及保胎方法,以及分娩手段等,可以说内容极为丰富。但至目前而言,研究者们对藏医儿科学的发展历程及文献的系统性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针对此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如下:研究意义:1.与其它三大传统医学(印度、大食、汉地)中的儿科学进行横向对比研究,以此解决藏医《儿科学》在发展过程中是否受外来医学的影响。2.将分散在各类古籍中的藏医儿科学文献进行系统的收集,以便更好地挖掘和整理藏医儿科学的文献。3.通过对藏医《儿科学》文献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对比,以此解决藏医儿科学理论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史。4.通过对藏医儿科文献进行纵向研究和对比,以此更好的了解各时期藏医著名医家的儿科诊疗的学术思想与诊治特点。5.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儿科文献进行对比研究,以便解决文献内容存在遗漏与偏差等问题。6.通过对藏医儿科文献的整理与挖掘,收集与分析藏医独特的小儿诊治方法与小儿科方剂,为今后的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法,从《全国藏医药古籍名录》、《藏医药大典目录》、《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雪域藏医历算大典》、《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等目录及文献集、民间搜集藏医儿科文献。2.通过对比研究法,对搜集到的众多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归纳和总结,与三大传统医学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对整理出的20部藏医《儿科学》的特色典籍进行纵向及横向对比研究。3.通过访谈法,对研究中存在的疑难点进行分析。4.通过数据分析法,对文献中收集的274个小儿方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1.以吐蕃时期为切入点,将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的《儿科学》内容同外来医学即印度、大食、汉地等的儿科学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即《四部医典》与古印度典籍《八支集要》、中医儿科典籍《颅囟经》、古希腊医学典籍《希波克拉底文集》与阿拉伯医学典籍《阿维森纳医典》中的儿科学相关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古印度典籍《八支集要》相比较得出在《四部医典》中的《儿科学》内容中,小儿养护及小儿邪病的内容受《八支集要》的影响外(相似之处也经过了本土化处理),小儿疾病诊治的内容并未受影响,可以证明在十一时期左右《八支集要》对藏医儿科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与《颅囟经》、《希波克拉底文集》、《阿维森纳医典》对比研究,发现这些典籍中除一些疾病的症状外均无相似之处,因此大致可推断此时期中医儿科学、大食医学的儿科学内容并未渗入藏医儿科学中。2.对5部藏医儿科典籍进行纵向对比研究后,证实从吐蕃时期藏医儿科学已经从萌芽的民间疗法过渡到了文字的记载,并且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可以说此时期藏医儿科学不仅形成,同时已经有较完善的小儿病症的诊疗方法,证明公元7世纪至11世纪为藏医儿科学理论基础形成的时期即奠基期。3.对10部小儿典籍进行纵向对比研究后,证实公元11世纪古印度医学典籍《八支精要》被译成藏文之后,藏医儿科学在原有儿科疾病诊治的基础上,汇入了古印度医学中儿科学的部分精华,即小儿养保健及小儿邪病的诊治,但其内容根据藏民族的习俗做了本土化处理。自此之后藏医儿科学从单一的疾病诊治演变成了集小儿养护、诊治为一体的学科,证明公元11世纪至17世纪为藏医儿科学的发展和鼎盛期。4.对6部小儿典籍进行纵向对比研究后,证实公元17世纪开始藏医儿科学进入了振兴和新生期。因为此时期的藏医儿科学典籍中不仅包含了原有的小儿养护与疾病诊治外,还收录了现代产科的部分知识,对疾病的诊治较之前也有了相应的变化。证明公元17世纪至20世纪为藏医儿科学的振兴期。5.从文献中收集和汇总了 274个小儿方,以供临床实践。
其他文献
目的 DRGs成本核算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7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疗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1月-3月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4月-7月的同病种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收费管理,观察组实施DRGs成本核算管理.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成本费用、住院满意度及平均分摊成本.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成本费用(以卫生耗材为主)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住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分摊成本明显较对照组
藏医组方具有自成一体的临床配伍规律,在崎岖而漫长的临床实践过程中,藏医组方剂型及配伍方法逐渐趋于规范化,并最终生成藏医特色组方药临床配伍法科学原创思维。到目前为止灵活组方药递减法不仅具备完善的理论体系,而且其应用范围涉及以藏医三大系统、七大物质为主的内、外、妇、幼四大领域。其中,组方灵活应用是藏医临床配伍的关键方法,也是藏医特色组方的灵魂所在。其原理是对原有的组方药进行适当的增减或对剂量进行调整使
手术体位的摆放不仅要满足手术顺利开展的需要,同时也要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并发症.俯卧位作为手术体位的一种,广泛应用于背部、脊柱后路、四肢背侧等部位的手术.在俯卧位手术摆放过程中,常用不同软枕叠加或使用手术被折叠垫于双下肢,使足趾悬空,以防止足背神经损伤.此种方法在使用中存在软垫易移位或变形的风险,且这种凭借经验摆放患者的手术体位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为此笔者自行设计制作一种用于俯卧位中的拱形下肢垫,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期刊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现状,分析其暴露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防范提供依据.方法 对常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9年1-12月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年共141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其中护理人员94人,占66.67%,暴露者以初级及以下职称为主,占76.60%.高发月份,初级及以下者为7-9月,中级者为10-12月;高发工作时间段均为上午;关联操作为:初级及以下者主要为拔针、穿刺、采血,中级者以穿刺、处理医疗垃圾为主,副高及以上者以清理医疗器械为主.暴露源以乙型肝
研究背景和目的:享·斯基巴尔是藏传佛教后宏早期的著名藏医学大家,先后曾入当时富有盛誉的“藏医九圣”门下潜习藏医学,并赶赴印度专习最正统的阿喻呋陀医典《八支精要》,平生所著6余部医学专著。因享·斯基巴尔的著作不曾公开问世,藏医学术界对其研究几乎沦为空白。近年来享·斯基巴尔的遗世名著《无垢威严》和《医学明灯三十部教诲》的各两种不同手抄本得以面世。本人在研究和搜集的过程中喜获《医学金轮光辉》、《医学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