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及中心性肥胖常合并存在,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代谢综合征,并制定了工作定义。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代谢综合征的人群患病率在国内外呈明显上升趋势, 由其导致的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心脏冠状动脉和外周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AS)明显增加,因此,防治AS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已将超声技术广泛用于血管系统疾病的检测,特别是用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以发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是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项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同时合并多种异常时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更大。目前对代谢综合征这种多重要危险因子聚集情况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报道不多。本研究观察了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征,以期对代谢综合征的大血管损害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435例患者,分为(1)单纯糖尿病组(DM)106例;(2) 单纯高血压病组(EH)118例;(3)代谢综合征组(MS)211例;MS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高血压病(EH)按照1999年WHO/ISH指南的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DM)参照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标准,排除1型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心功能Ⅲ级以上的患者。2、方法及指标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UA)和游离脂肪酸(FFA);留24小时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并测量了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部分研究对象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所有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由专人操作,检测仪器为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血管超宽频探头,频率为7.5MHz。患者取平卧头仰位,分别检测两侧颈动脉起始2cm处,距颈总动脉(CCA)分叉处1cm、分叉处(BIF)和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起始处。分别检出各部<WP=9>位的血液动力学参数、血管壁形态、组织结构以及颈总动脉管腔内径、内膜—中膜厚度(IMT)。计算血流阻力指数、斑块指数、斑块发生率。二、结果1、MS组的病程、年龄明显大于DM组和EH组(P均<0.01)。MS组的TG水平明显高于DM组和EH组(P<0.05,P<0.01),TG/HDL-C值明显高于DM组EH组(P<0.05,P<0.01),HOMA-IR指数明显高于DM组和EH组(P<0.01,P<0.01)。2、CCA-IMT≥0.8mm时,粥样斑块出现率显著升高(P<0.05),CCA-IMT≥1.0mm时,斑块指数显著增加(P<0.01)。3、MS组RI-CCA明显高于DM组和EH组(P<0.01,P<0.01),CCA-IMT明显厚于DM组和EH组(P<0.05,P<0.05),斑块指数明显高于DM组和EH组(P<0.01,P<0.01)。MS组颈动脉斑块出现率明显高于DM组和EH组(p<0.01)。4、UAE与CCA-IMT呈线性相关(P<0.01),MA阳性患者CCA-IMT、CCA-内径、粥样斑块出现率均显著高于MA阴性患者(P<0.01,P<0.01,P<0.05),UAE≥60mg/24h时粥样斑块出现率显著升高(P<0.05)。5、分层分析进一步证实,EH组MA阳性患者颈动脉斑块出现率明显升高(P<0.05),MS组MA阳性患者CCA-IMT、CCA-内径明显高于MA阴性患者(P<0.05,P<0.05)。三、结论 1、本研究表明与EH和DM比较,MS患者存在显著的胰岛素抵抗。 2、IMT与AS关系密切,CCA-IMT≥0.8mm预示颈动脉AS发生率将显著升高,CCA-IMT≥1.0mm则提示AS进一步加重。3、与EH和DM比较,MS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出现率明显增高,严重程度也明显加重。4、UAE与AS密切相关,MA阳性患者易出现颈动脉AS,当UAE≥60mg/24h时这种危险性进一步增加。5、与MA阴性者比较,MS患者MA阳性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出现率没有显著升高,但颈动脉损害程度明显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