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HE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拉帕替尼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对其药理活性进行初步总结,旨在发现新的抗肿瘤药物。  方法:(1)目标化合物的设计方法: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信号转导机制原理的指导下,通过对4-苯胺喹唑啉类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构效关系归纳,汲取己知有效药物部位的结构特征。同时,对先导化合物拉帕替尼与 EGFR晶体结合位点进行分析,进而设计目标化合物。首先,在4-苯氨基的3’,4’位连结较大基团和环合4-苯氨基的3’,4’位。其次,使用嘌呤母核取代喹唑啉母核。最后,保持拉帕替尼基本骨架不变,在喹唑啉6位末端 NH上连接不同氨基酸。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Schrodinger软件,对拉帕替尼,目标化合物7的R构型对映体和目标化合物22进行理论计算和晶体结合模型分析。  (2)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首先,对每个系列的目标化合物进行逆合成分析,把目标化合物切断成简单的合成子并作等价物转换。其次,根据逆合成分析结果,参考有机反应原理,合成每一反应步骤中间体及最终的目标化合物。  结果:(1)共合成了A、B、C、D、E五个系列58个化合物,其中24个为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酶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EGFR激酶的活性且理化性质优于拉帕替尼。  (2)总结了4-氨基喹唑啉母核不同位点的构效关系,对拉帕替尼与EGFR晶体结合位点进行分析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Schrodinger软件,完成目标化合物7的R构型对映体和目标化合物22理论计算和晶体叠合模型图的建立。  结论:获得的化合物7和化合物22具有较高EGFR抑制活性和较好的理化性质,可以作为候选化合物进行更深入的化学修饰和筛选研究。
其他文献
苯并咪(噻、噁)唑化合物是重要的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材料、染料、荧光探针等领域。本论文建立了2-取代苯并咪(噻、噁)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含1,2,3-三氮唑结构的2-取代苯并咪(噻、噁)唑衍生物,研究了其抗菌活性。论文首先综述了2-取代苯并咪唑、2-取代苯并噻唑、2-取代苯并噁唑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其在医药、农药、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其次,建立了一种以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相较于传统的HTS和组合化学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搜寻,继而提高新型药物分子的命中率。它不仅能在分子的基础上解释药物的治疗活性,也能预测可改善生物活性的新的衍生物。在药物发现过程中,CADD主要用于三个方面:(1)将大型化合物库过滤成可以进行实验测试的少数活性化合物的集合;(2)指导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增加其亲和力或优化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性质,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潜
生物高分子中一些功能基对药物小分子具有络合作用,药物还因两者间的动态平衡而保持了一定的浓度,达到低毒、高效和缓释的作用。将小分子药物结合在生物高分子载体上,在血液中的停留时间将加长,使药物能够控制释放,达到长效性。血清白蛋白是一种典型生物高分子,其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在体内作为药物的载体,起到运输作用,负载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小分子(包括药物分子)到各定向器官。蛋白质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药物在体内的
茵栀黄复方包含复杂的天然中药成分,这些成分多数具有消炎、抗氧化、抗菌以及抗癌等药理作用,但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同时,许多中药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它们在体内极低的生物利用度是导致其无法被有效应用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酚羟基的葡萄糖醛酸化Ⅱ相代谢引起的首过效应最为常见。因此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多酚类中药成分的代谢机理,或对其结构类似物的构效关系进行探索性研究,将为寻找安全有效、低廉的抗肿瘤中药提供帮助。本文
药物对防治疾病、降低死亡率及延长人类的寿命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药物分析在药物的研发、生产、以及使用过程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的药物分析手段中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具有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特点成为了药物分析学中最常用和最有力的技术之一。在高效液相色谱各个部件中,色谱柱作为各目标分析物的分离场所,其化学和物理性质直接决定了被分析物和固定相的作用机制进而影响分离效果。构成色谱柱的固定相是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