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与政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7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以阶级斗争理论为指导的革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主题,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正因为如此,近现代中国的农村农民阶级与革命问题,成为中共党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近现代史等学界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即使在今天仍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新形势新情况的出现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一些人对中国的阶级与革命的历史进行“反思”。在这种“反思”中,有两种观点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一是质疑革命的必要性,提出要“告别革命”。其中,关于农村阶级问题,有人认为当年对农村居民成分的划分和定性是有问题的,大多数地主和富农是靠勤劳、省吃俭用而发家致富,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不应该是被打击的对象等等;二是有人认为不但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历史不容置疑,即使今天也要高度注意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关于农村阶级和农民革命问题,是民主革命时期阶级与革命的基本问题。到底当年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何要在农村划分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和雇农?中国革命中农村阶级政策有无合理性?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和政策对当时中国革命有何影响?今天是否还需要用阶级分析法和阶级斗争观点来看待中国社会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和政策”问题,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它也是回答人们疑问的现实需要。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多年来学界关于毛泽东的农民问题理论、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理论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论著较多,尤其是关于农民问题的研究论著可谓汗牛充栋。而研究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和政策问题的论文也不少。虽然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众多,对很多问题也进行了较深入探讨,但是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拓展研究。随着近年来一些档案文献的公布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即使原来已研究过的一些问题也需要用新的方法、视角和资料进行再研究。因此,研究这一问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与政策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农民问题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资料,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方法,从中国共产党、农民、革命的关系视角入手,对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与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成功与失误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问题进行新的思考,提出持之有据的看法和观点。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和政策,主要包括农村阶级划分理论、农村各阶级的政治分析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农村阶级路线和阶级政策等内容。本文的技术路径是按照毛泽东农村阶级理论和政策的主体内容的内在逻辑而展开的:理论背景→农村阶级划分→农村阶级政治分析→共产党的阶级路线和阶级政策→总体评价和思考启示。为此,本论文的主体内容分为三大板块。首先,分析毛泽东农村阶级理论和政策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历史条件和历史过程(第一、二章)。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和政策经过萌芽和雏形、初步形成、成熟、发展和完善四个阶段。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思想渊源、国情基础、时代条件和实践途径。其主要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农民问题理论。其次,研究毛泽东农村阶级理论和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三、四、五章)。毛泽东关于中国农村阶级理论和政策,是沿着考察经济关系→划出阶级或阶层→分析政治态度→确定阶级路线和阶级政策的路径而展开的。也就是,依据经济关系划分阶级阶层,到政治关系上分析各阶级阶层的政治倾向(特别是对待中国革命态度),再到确定中国共产党的农村阶级策略和阶级政策。阶级划分是进行阶级政治态度分析的前提;阶级的划分与政治分析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制定阶级路线与阶级政策的基本依据;确定和实施适合国情的阶级路线和政策,以便教育和动员农民支持和参加革命,是毛泽东农村阶级理论的落脚点。本文在对上述每一内容进行阐述的同时,对该内容中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或学界争论的问题进行评析,分析毛泽东的贡献或失误及其原因、实践影响等,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再次,总结毛泽东认识和解决农村阶级问题的经验和启示(第六章),分析其理论价值,特别是毛泽东认识和处理农村阶级问题的原则和历史经验,并联系今天的农村农民问题和人们关于阶级问题的争论,探讨相关问题,并得出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思考。本文在系统阐述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村阶级理论和政策的基础上,着重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并力图提出自己的看法:1.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阶级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的关系问题。从理论渊源上看,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但因国情条件和认知等方面的原因,二者又有所不同。但毛泽东把阶级斗争理论等同于科学社会主义,显然理解上有偏差。2.关于农村阶级划分的标准和目的。毛泽东主要以经济标准特别是剥削因素来划分阶级,划分阶级的主要目的是为政治革命服务。但过分强调了阶级划分的政治作用,他在晚年以政治思想为标准划分阶级,与此是有联系的。3.关于对农村各阶层的阶级属性的界定。毛泽东关于雇农是农村无产阶级、贫农是农村半无产阶级、富农是农村资产阶级的观点,值得商榷。从理论上看,这种界定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不同。4.毛泽东对农村各阶级阶层在革命中地位的认识问题。毛泽东关于以贫雇农、中农为主体的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要动力的论断,是非凡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把这一观点放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看,可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但毛泽东关于贫富程度与革命性的高低之间、阶级成分与政治思想之间的关系等具体问题的认识上,有一定偏差。5.关于教育和动员农民、解放农民阶级和进行农村革命斗争的理论、路线和政策问题。其中,关于毛泽东制定的土地制度变革的路线与政策、教育和发动农民的政策与措施等,是探讨的重点问题。6.总结贯穿于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理论政策和农民问题理论与实践中的原则、经验及其启示。毛泽东分析农村阶级和农民问题所体现的立场、原则和精神,到今天也没有过时,阶级分析法也有其价值。今天的国情与民主革命时期有极大的不同,如何分析目前的农村阶层,如何对待农民阶级,怎样解决新形势下农民问题等等,要有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通过对非体育专业女生参加健美操专项选修前后五项身体素质水平的对比研究,反映出经常进行健美操练习有利于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与参加乒乓球、排球等专项选修的学生作横
研究目的: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常见肿瘤,但是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早期的癌前病变到宫颈癌经历数年到数十年。因此,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对于宫颈癌的防治有着重要
10k V架空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配电系统。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配网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10k V配电线路网架结构复杂,绝缘水平低下,因其遭受直击雷和
近年来,为提升案件质量,法院内部开展了一系列案件评查活动。①但实践中,评查工作容易陷入"评而不纠、错而不改"的被动局面,影响其纠错、警示及教育功能的发挥。对此,笔者以
随着我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柴油机行业也发展迅速,尤其是多缸小缸径柴油机企业,已进入YNDL公司与康明斯公司的相互竞争的时代。一家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优
昆明市科技投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可是,从全国范围内看,昆明市经济发展仍处于总体水平不高的局面,这其中,作为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之一的科技投入还处于
在轨道交通领域,永磁同步牵引系统经历了多年发展,初步进入了商业化阶段。相比传统的感应电机作为牵引电机的传动系统,永磁同步牵引系统能耗更低;电机功率密度更高,可以在功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对企业管理产生着深远却细致入微的影响。随着企业文化概念的不断普及并广泛接受,特别是世界知名企业利用企业文化塑造品牌形象、提升竞争力的经典案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外中小学融合体育教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当前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层面:调查教师融合体育教学态度的工具;教师态度与相关变量的关系;融合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