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金属电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析氧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l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是理想的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绿氢”制备技术之一。目前,电解水主要分为碱性电解水和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电解水,都是由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和析氧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构成。相对于2电子的HER,OER是涉及多个氧中间体的4电子转移过程,导致较大的反应过电势(η),是限制电解水效率的关键。研究表明,提高OER催化剂性能的关键是1)增加催化剂的活性面积;2)调控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使活性位点与氧中间体具有合适的吸附能。因此,如何设计和开发高效、稳定的阳极催化剂,降低OER过电势,对提高电解水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针对碱性OER催化剂活性位点单一、吸附能不匹配等引起的高过电势问题。本论文通过室温氯离子(Cl-)刻蚀泡沫镍(Nifoam,NF)一步法原位制备多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片阵列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原位生长在NF上的单金属到五金属的多元氢氧化物纳米片阵列催化剂。与其他电催化剂相比,无定型的 Ni5Co3Mo-OH 电极对 OER(η100=304 mV)和 HER(η10=52 mV)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化学分析表明,多金属催化剂可以有效优化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使得活性位点与氧中间体具有合适的结合能;通过原位刻蚀NF生长氢氧化物增强了 OER催化剂的导电性,加速电荷转移;纳米片阵列结构增加了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密度,使催化剂的活性面积最大化,加快了 OER的反应速率。该方法为应用于能量转换的多金属氢氧化物电极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并且其易操作性可以大面积制备多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2)进一步地,本论文利用Cr刻蚀的方法通过提高制备温度,制备了结晶的多元氢氧化物NiCoRu-LDH电极,该电极具有更高OER性能。在1.0 MKOH下,其表现出了相当低的OER过电势(η100=270 mV),Tafel斜率为40 mV dec-1,并且在100 mA cm-2下运行55小时未见衰减。XPS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表明,Ru离子的引入显著地改变了 NiCo-LDH的电子结构,优化了活性位点与中间产物(OOH*)的结合能,降低了其反应过电势。(3)与碱性电解槽电解水相比,PEM电解槽具有更高的电解水效率和电流密度。然而,由于PEM电解槽中的阳极催化剂IrOx(IrO2-δ,存在Irx<4+和Ir4+;IrO2只有Ir4+,根据价态命名IrOx名称)的活性不高,导致高负载量。本论文以优化IrO2的电子结构、降低OER的反应能垒和暴露更多活性位点为目的,设计了粒径为2 nm的Pt、La共掺杂IrO2纳米颗粒。代表性的Pt0.1La0.1-IrO2@NC(NC,氮掺杂碳)催化剂在0.5 MH2SO4中具有205 mV(10 mA cm-2)的低过电势和135小时较好稳定性。XPS和DFT计算表明,Ir、Pt、La三种元素相互影响,优化了活性位点Ir的电子结构,Pt协同La合理地调节了活性位点Ir的d带中心,从而降低了 OER电势决定步骤(从*O到*OOH)的反应势垒。(4)针对OER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低的问题,特别是RuO2易被氧化溶解形成RuO4,导致稳定性变差,致使RuO2难以应用于PEM电解槽。本论文通过引入W和Er,合理地调节了 RuO2的电子结构,制备的W0.2Er0.1Ru0.7O2-δ表现出168 mV(10 mA cm-2)的低过电势,并在0.5 MH2SO4中保持500小时(10 mA cm-2)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W0.2Er0.1Ru0.7O2-δ可以在PEM装置中稳定运行120小时(100 mA cm-2),未见明显活性衰减。DFT计算表明,通过共掺杂W和Er,使其电荷重分布,调节了 RuO2的电子结构,提高了其氧空位形成能,显著抑制了可溶性Rux>4的形成,优化了 Ru与氧中间体之间的结合能,降低了电势决定步骤的反应势垒。(5)为了提高1rOx酸性OER的活性且保持其稳定性,降低负载量,从而降低膜电极的成本,在双掺杂的基础上,制备了具有三叉晶界(GB)扭转应变的 Ta0.1Tm0.1Ir0.8O2-δ纳米催化剂。在 0.5 M H2SO4 中,GB-Ta0.1Tm0.1Ir0.8O2-δ在 10 mA cm-2下的酸性OER过电势仅为198mV。微观结构分析、X射线吸收光谱和DFT计算表明,晶界致扭转应变协同掺杂共同调节了 Ir位点对氧中间体的吸附能,从而提高了其催化活性。负载质量为0.2 mg cm-2的GB-Ta0.1Tm0.1Ir0.8O2-δ作为PEM电解槽阳极纳米催化剂,可以在1.5 Acm-2下稳定运行500小时。本论文旨在开发高活性、高稳定性的OER催化剂为目标,从而达到提高电解水效率的目的。通过理性设计、系统探究多金属催化剂元素间的交互影响关系,优化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系统考察OER性能,揭示了性能与多金属电催化剂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不仅为碱性电解槽和PEM电解槽电解水技术大规模制氢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思路,而且对于纳米材料、催化等领域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为实现现代审计模式的科学探索,文章从内涵、特点和流程三个方面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展开了分析,通过展现理论优势为审计业务开展提供新思路。结合审计实务完成有针对性的审计计划制定,并结合审计执行情况提出优化建议。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立法与实践是庭审实质化和审判中心主义落实情况的缩影。以被告人对质权为视角,考察当前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实践运行现状,提升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规范化和实效性势在必行。以197份判决书和41个庭审实录转写文本为语料开展的实证调查。显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必要性标准缺失,必要出庭率低,辩方质证权行使不足,法官极少在裁判文书中详细载明侦查人员的作证内容和采信理由。应当细化侦查人员出庭必要性标
<正>近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的通知》(国办发[2019] 24号)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通知》(建人[2019] 5号)精神,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产业工人培育工作,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住建部选取部分培训鉴定
期刊
目的 调查云南省某高校大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为高校开展肺结核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某高校大学生,调查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共发放1 200份问卷,收回1 159份有效问卷。云南省某高校大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2.06%,对肺结核防治积极态度持有率65.56%,
现阶段,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公办幼儿园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民办幼儿园的数量越来越多,所占比重较大,因此为了推广和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政策,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以满足人口增长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大力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多年的实践表明,这种以政策为引导,向幼儿园拨发专用资金,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政策,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效果。但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推广和发展过程中已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是培养具有良好岗位胜任力住院医师的重要途径,儿科住培教学中,普遍面临临床实践教学资源有限的困境。虚拟仿真技术能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场景,可接受程度高,且能与其他临床教学方法融合,有助于提升教学满意度、保护儿童患者、减少医患纠纷。若能解决好技术与人文的冲突,降低教学成本,扩大可及性,培养更多师资,虚拟仿真技术将对我国儿科医学人才培养产生更为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数字化教育浪潮催逼驱动传统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重构全球教育产业模式与格局,推动落实优质教育资源共通共建共享。OECD成员国以观照当下与预备未来作为数字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因地制宜地规划数字教育发展战略指南,并从基础建设、经费投入、能力培训、学校落实、多元协同等视角,确立了数字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以夯实数字教育设备资源,打造数字教育发展后盾,提升一线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强化数字教
在我国,学者与立法者长期将目光聚焦在辩护律师的权利,不断通过立法强化与保障律师的诉讼权利,而忽视了对被追诉人自行辩护权的研究和保障。而事实是,在司法实践中被追诉人有着强烈行使自行辩护权的需要,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辩护权设置有失偏颇,导致我国被追诉人拥有的自行辩护权利不足。本文欲采用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被追诉人的自行辩护权进行分析讨论,结合我国立法与司法现状提出立法建议,解决这一现实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工作的引导下,大批教育工作人员针对中国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探究与思考,进而推动教学模式的合理变革。在此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减负工作目标的充分达成,教育部门结合大量教学研究经验提出了"双减"政策。基于"双减"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将教学视角进行了相应延伸,从而有效推动了对于学生群体家庭教育问题的合理关注。在本文中,笔者以小学低段教学工作作为切入点,针对"双减"背景下如何促进小
<正>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重要指向。乡村治理不仅关乎乡村的和谐稳定,也深层影响国家繁荣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浪潮下,乡村治理环境随之变化,风险与机遇并存,乡村治理体系亟待重构。目前,乡村治理主要面临以下桎梏。一是治理主体缺位。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剧,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引发了其家人亲眷的“次生外流”。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壮年在乡村治理中缺位,农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