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普及和发展,网络设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各大型企业纷纷把建设局域网工程放在技术改革的首位。如何更有效地挖掘网络资源以及实现网络数据的分布式管理,是企业改造的重点。 企业建立在传统的二层Client/Server体系结构上的应用系统比较适合于小规模的、用户较少(<100)、单一数据库且有安全性和快速性保障的局域网环境下运行,曾经在当时条件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应用系统的大型化以及用户对系统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二层Client/Server结构越来越满足不了用户更高需求。 我们研究开发组便是采用目前信息技术中最先进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即采用三层C/S架构的组件式体系结构,来进行过程工业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克服了原有的两层C/S结构带来的局限性。 本人的课题任务主要是完成用户监测端的开发和设计。监测画面以灵活多样、方便快捷的显示方式,对来自现场各个数据采集端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数据服务中心(DataCenter)实时接收数据采集端(DataClient)发送的数据,并即刻用动态曲线、动态流程图方式反映在监测客户端(WatchClient)。采用Microsoft新的扩展了组件对象模型技术(COM)的分布式COM(DCOM),构建了一系列过程工业实时监测组件,包括突出数据显示的ActiveX控件,这些数据点控件包括单开关量、多开关量、液位刻度量、管道流体量、仪表盘刻度量以及数据曲线等等自定义控件。 对于监测端的数据监测,系统分为动态数据和历史数据的两种不同的显示方法。对于实时数据,系统提供动态流程图和动态曲线从不同侧面来实时监测。而对于历史数据,系统提供了静态曲线和在线WEB访问查询。为了数据具有更灵活的打印功能,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动态报表,不仅可以提供最新的数据的查询,而且可以打印实时数据,作为有关部门分析生产情况之用。 考虑到现场生产过程中出现设备数据过限或超标的情况,系统在监测端提供了一套预警和报警措施,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并对于此类情况有详细的日志记录。对于数据的安全性问题,由于系统采用了三层C/s结构,所以成功地避免了用户能够直接访问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情况,数据库对于用户是隔离的,所有的数据访问都是通过中间件来进行的。 本课题的意义在于,各企业生产调度、生产管理部门通过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及时了解生产的实时状况,方便地查看以往的生产过程记录,还可以及时地发现由生产数据整理出的生产情况分析、投入产出核算,为企业更科学合理的生产决策提供数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