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心理的调查与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en142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价值多元化及生活节奏加快,高校辅导员呈现感情丰富、自我意识强的心理特点,但又处于敏感、困惑、自我同一性矛盾的心理状态。作为以学生工作为中心的高校辅导员,如果未能及时调整心态,进行有效疏导,必然会导致一系列职业倦怠症状的产生。本文立足于高校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情况,采用Maslash的《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简称MBI-GS)对湖南省4所高校111名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半结构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辅导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消极情绪不断增多”、“人际关系失调”和“自我价值认同感降低”等方面。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策略,主要通过:1.加强自身幸福观教育,重视积极体验;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热爱学生工作;3.加强自我价值教育,提升工作成就感等途径,以此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找准自身在高校工作中的定位,丰富和发展其职能责任,深化对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