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与环境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环境为我们提供了物质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变成制约经济增长的严重问题。自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以来,对于环境问题的研究变得更具紧迫性和现实意义。环渤海经济区作为我国七大经济区域之一,其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问题在我国颇具战略意义。本文基于1994-2013年中国环渤海经济区五省两市的面板数据,对该地区的贸易发展、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试图发现该地区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及具体作用。在借鉴环境经济学理论和国际贸易学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首先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一般均衡模型和拓展的均衡模型对经济、贸易和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理论探究。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根据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将污染物排放量作为衡量环境质量的指标,在对环渤海经济区环境污染的地区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四个指标作为衡量该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的指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检验的结果显示,环渤海经济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与经济增长呈倒N型关系,而环渤海经济区各省市的人均收入水平大多没有达到第二个拐点;工业烟(粉)尘排放与经济增长呈正U型关系,并且各省市人均收入水平均高出拐点。在加入技术效应、结果效应、外贸依存度等控制变量后,均衡模型的回归结果验证了贸易发展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对环境的恶化作用以及政策效应和技术效应对于该地区环境的改善作用。而经济开放度则对于环境的影响有着不确定性,可能的原因是贸易商品结构中对于具体单个污染物变量的排放具有差异性。论文的最后,对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和结论做了简短总结,并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提出促进该地区经济、贸易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