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西方世界渴望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文学便是一面反映行进中的中国的镜子,HowardGoldblatt(葛浩文)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第一人,他的翻译思想与实践非常值得一探究竟。但现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从某个视角出发对其某个译本或者翻译思想的研究,而鲜有从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与诗学角度考察其翻译思想与实践。本文从操控论视角出发探讨了意识形态,诗学与赞助人是如何操控葛浩文的翻译。该理论指出,意识形态、诗学与赞助人三要素共同决定了译者的文本选择与翻译策略的选择与取舍。译者作为社会个体,其思想意识必然受到其本身所处文化环境的影响,而且西方以读者为中心的诗学思想都使得译者必须得做出妥协以满足西方读者的需求和控制意识形态的赞助人所设定的文学标准,从而使其译本能在目标语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诗学与赞助人作为意识形态的体现与捍卫者,亦操控了文本的选择和翻译过程。本文以葛浩文的文学翻译为研究对象,从意识形态、诗学与赞助人的三个角度,分别从译者的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与取舍,情节的删减,结构的调整等方面来阐述葛浩文翻译思想与实践的操控性。首先,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文章首先从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微观的意识形态因素的两方面探讨西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译本选择的操控,然后探讨了葛浩文本人的意识形态对其翻译过程的操控。其次,从诗学的角度,文章介绍了西方主流诗学与葛浩文的诗学观对其翻译选材的操控。最后,从赞助人的角度,文章总结了译者背后的四大类赞助人,即媒体,奖项,基金会与出版社,最后举例证明了以出版社编辑为代表的赞助人是如何通过调整结构与省略等来实现对文本的操控。通过研究,本文发现葛浩文的翻译选材和过程确实受到意识形态,诗学以及赞助人的操控,其中意识形态的操控是最重要的因素,赞助人与诗学也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成熟的译者还是有其主观能动性,并非完全受到外界意识形态与诗学和赞助人的支配。本文对葛浩文的翻译生涯和翻译中的操控思想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希望给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素材,且为葛浩文的翻译研究提供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