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据2012年6~7月在东海所取得的水文和悬浮体现场调查资料,对夏季东海陆架区水体中悬浮体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水团、浙江沿岸上升流、跃层以及海底沉积环境对研究区悬浮体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层水体(表层~30m)中悬浮体质量浓度、悬浮体体积浓度、悬浮体平均粒径和荧光叶绿素浓度均表现为近岸高、外海低的分布特征,悬浮体有效密度则表现为近岸低、外海高的分布特征。随深度的增加,悬浮体质量浓度总体变化不大,近岸海域悬浮体体积浓度,悬浮体平均粒径和荧光叶绿素浓度均逐渐降低,悬浮体有效密度则逐渐增大。底层水体中悬浮体质量浓度和悬浮体体积浓度均高于上层水体,且近岸高于外海;悬浮体平均粒径在近岸与外海间呈现一条平行海岸的高值条带;水体中荧光叶绿素浓度低于上层水体,且近岸高于外海;悬浮体有效密度近岸低、外海高,近岸海域高于上层水体,外海区低于上层水体。研究区水体中悬浮体体积浓度和荧光叶绿素浓度的断面分布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近岸盐跃层、外海温跃层以及受上升流影响的深度范围内,水体中悬浮体体积浓度和荧光叶绿素浓度均体现为高值特征;外海上部水体中悬浮体体积浓度和荧光叶绿素浓度均体现为相对低值,且二者等值线的分布趋势总体一致。研究区悬浮体的分布特征主要受到陆源冲淡水、浙江沿岸上升流、温跃层和海底沉积环境的影响,其中陆源冲淡水、浙江沿岸上升流和水体中温跃层对研究区的“叠加”影响是主要因素。夏季陆源冲淡水和浙江沿岸上升流会给近岸海域带来丰富的营养盐,使浮游植物得以大量繁殖;温跃层的存在则会造成水体垂向稳定度的增加,同样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而浮游植物的富集则会导致水体中悬浮体体积浓度、悬浮体平均粒径、荧光叶绿素浓度的增大以及悬浮体有效密度的降低。风浪和潮流所引发的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会造成底层水体中悬浮体质量浓度和悬浮体体积浓度较上层水体呈现为高值,荧光叶绿素浓度较上层水体呈现为低值,同时底层水体中的大量再悬浮物质的存在可能会造成部分海区底层悬浮体发生广泛的絮凝作用而使悬浮体平均粒径增大、有效密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