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多边主义视角下的国际合作路径比较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cl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多边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七国集团的成立,它反映了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大趋势,也体现美国霸权相对衰落、其他力量纷纷崛起的事实。小多边主义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整个20世纪,多边主义都是更受青睐的一种合作路径。到了21世纪,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多边主义的不足逐渐显露,小多边主义开始复兴,遍布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维和行动、核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等主要问题领域。小多边主义,即在多边主义合作机制遇到挫折的情况下,三个及以上的组织内部成员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多边主义的目标,通过设立较高的准入门槛,在既有机制内部或外部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并在机制内部通过排他的方式进行合作的行为。小多边主义的合作主要有两大路径,一条是大国合作路径,另一条是自愿者联盟路径。G20和TPP分别是二者的典型应用。  文章以G20和TPP为案例,从组织结构、合作领域、议程设置、与多边主义组织关系、合作逻辑等方面分别进行剖析,并根据以上分析对二者所代表的小多边主义合作路径加以比较。通过对比,就机制自身角度而言,大国合作路径的成员数目更加稳定、机制结构更加松散、与多边主义组织的关系更为缓和,且其合作领域具有扩散的趋势;自愿者联盟路径的数目呈现上升趋势,机制化程度较深,同时其内在的扩张性导致该组织与多边主义组织的关系较为紧张。从合作成果看来,大国合作路径更加注重广泛共识的达成,自愿者联盟路径则倾向于具体且有约束性的行动方案的确立。从二者合作逻辑方面分析,大国合作路径暗含现实主义的大国合作观的同时遵循着沙普夫的民主合法性逻辑;自愿者联盟路径则体现了经济学理论中俱乐部理论的思想。总的看来,两大路径各具特点,并无优劣之分,需要适时选择合适的路径以达到促进国际合作的效果。
其他文献
无救济便无权利,权利与司法救济总是如影相随。公地悲剧证明了在制度设计上必须由特定的主体和程序对公共利益进行保护。但是,在行政行为侵害公共利益之时,我国相应司法救济
在我国,城市水务的民营化历经20年的发展,在减轻财政负担,提高行政效能以及改善公众用水质量和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民营化的推进却并非一片坦途,在这其中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并面临着一些必须要克服的难题,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在于公众利益保障不足。本文认为切实维护和保障公众利益应当成为城市水务民营化的核心价值追求和根本目标。于是,尝试以公众利益保障作为基点,从行政法学的视角对我国的城市水务民营化
美国的移民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族裔群体很难凭借共同的身份属性联结在一起。但美国很好地保持了一个国家的完整性,其构建国家认同的方式和历程值得探究。  美国人的凝聚力植
大加速度激励可极大影响结构的性能,甚至造成其破坏,如火箭发射时产生的强烈振动.提出了一种新型永磁式非线性隔振器,利用永磁力构建等效负刚度,并基于非线性软弹簧实现大加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所引发的国内国际关注越来越多,学界关于二者挂钩问题的争论从未止息。在实践中,将劳工标准纳入多边贸易体制的谈判因发展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