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生态形势日益严峻,环境危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严重的威胁,人们已经认识到:生态危机不能仅说成是“天灾”,从另一方面来说是人造成的灾难。就我国而言,这已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严重障碍。改变这一状况的重要方法就是强化生态道德教育。我国高等教育学者潘懋元先生指出:“许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应负主要责任者很多是我们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所以说,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高校作为主阵地应承担起重要的历史责任。高校应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做到及时有效,使他们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素养,以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其自觉履行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承担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本文分五个部分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展开研究。第一部分,论述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一方面,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西方思想家的生态思想、我党近年来关于生态问题的论述三个方面阐明了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阐述了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是提升大学生生态意识的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推进内涵建设的需要。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需要;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第四部分,利用调查问卷等方法对河北省六所大学学生抽样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总结了我国当代大学生在生态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大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程度不高,观念滞后;二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愿,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三是生态保护的意志不坚定,社会实践能力较差;综合分析以上问题,发现主要原因是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由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重视不够,专业教育缺少渗透;当代德育因为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步伐,使生态道德教育缺失;高校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管理不完善等原因致使生态道德教育缺失,没能及时的进入高校道德教育领域。第五部分,基于以上的调查、统计和分析,对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途径的完善进行了有益探索。这部分论述了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科学发展观教育;生态意识教育;生态道德素质教育。主要原则有: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主要途径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生态道德教育课程设置;重视高校生态道德教育队伍建设等。总而言之,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道德的存在形式难以把握而出现多变性,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在高校道德教育框架中还属于新领域,是这一时代发展的产物。特定时期,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理论梳理、教育框架的设计都是非常必要的。仅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完善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