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体育教育肩负着对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与巩固的重要任务,对提高学生自身的体育素养发挥着长远的指导意义。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2016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求强化课外锻炼,健全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学校要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为缓解我国大学生课外锻炼开展中“学生消极对待”这一现状,一些高校采取“跑步打卡”的方式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而身体成分的测量值能体现人们最近阶段的参与运动情况以及营养状况,其合理性是决定和影响人体健康的早期重要因素。有研究指出,合理的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体身体成分比例。借助身体成分评价指标评定大学生健康状况、体力水平、反映身体肥胖情况和观察体育锻炼效果,能从客观的角度反映学校采用的促进措施和锻炼方式的有效性。针对学校的促进措施,本研究通过学生的身体成分等相关指标测量,对传统的课外体育锻炼人工打卡和手机APP打卡考勤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了解随着课外体育锻炼管理,两种打卡考勤方式下学生身体成分的变化,比较两种不同的考勤方式对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从而探讨两种不同考勤方式下体育锻炼监督的效果。同时通过对人工打卡的学校和手机APP打卡的学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讨论学生对打卡方式的态度,论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习惯是否受到课外体育锻炼打卡的影响,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选择课外体育锻炼采用人工打卡的学校与采用手机APP打卡的学校各一所,其中人工打卡学校为复旦大学(男生50,女生46人),手机APP打卡学校为上海财经大学(男生52人,女生43人),总计191人。研究结果:(1)经过大一上学期的课外体育锻炼打卡的实施后,人工打卡的学校与手机APP打卡的学校学生身体成分各指标均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随着课外体育锻炼的制度实行,经过两个学期的打卡之后,两所学校学生身体成分部分指标的差异性逐渐表现出来。在脂肪量和体脂率两个指标上,两所学校的男生女生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去脂肪软体重和BMI这两个指标上,两所学校的男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腰臀比这个指标上,两所学校的女生具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两所学校学生的体重和基础代谢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管是采用人工还是手机APP监督课外体育锻炼,学生的体重、脂肪量、去脂肪软体重、体脂率、BMI五个指标均有显著性的变化,腰臀比和基础代谢率两个指标有变化,但在统计学意义上没有显著性差异。(2)两种打卡方式下不同性别的学生其身体成分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整体上说,男生身体成分各指标的变化幅度大于女生的变化幅度。男生在体重、去脂肪软体重含量、身体质量指数、基础代谢率四个方面变化程度比女生大;女生在脂肪量、体脂率、腰臀比三个数值方面变化程度比男生大。(3)两种打卡方式下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存在差异,首先采用手机APP打卡的学校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喜爱度高于人工打卡的学校,前者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要高于后者。其次,手机APP打卡学校学生在运动时长、运动强度、运动频率方面都要高于人工打卡的学校。最后,相比人工打卡的方式,手机APP打卡方式更受欢迎,且在使用这两种打卡方式的过程中,手机APP打卡方式的满意度、合理性、操作简易性要高于人工打卡,但是人工打卡过程中的指导性要高于手机APP打卡。研究结论:(1)人工打卡方式与APP打卡方式对改变大学生脂肪量、去脂肪软体重、体脂率、BMI四个指标均有明显效果,且手机APP打卡方式对这些指标的影响要更显著,另外APP打卡方式对改变体重也有明显效果。(2)腰臀比和基础代谢率在这两种打卡方式下都没有显著性变化,但APP打卡方式下的这两项指标变化幅度更大。(3)同种打卡方式下学生身体成分的变化具有性别差异,男生女生所形成的锻炼行为习惯也不一样,男生的锻炼频率、锻炼时长、锻炼强度都要高于女生。(4)APP打卡方式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的影响更大,它的合理性、满意度及操作简易性均高于人工打卡方式,也更受学生欢迎。